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43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几十年来,我们的历史研究一直是遵循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运行的。实际上,这是经济史观。近几年,学术界已有人对"唯物史观"提出质疑,认为把复杂的历史进程简单化了。历史科学的理论不是结论,而是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取向和视角,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应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具有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冒昧地试图从社会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历史发展,从而对某些历史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兹就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2.
对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利用人口分析技术和与历史数据、行政记录资料比较等方法,从人口的年龄、性别、生育、死亡、总规模、教育以及长表的代表性等多方面对六普的主要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对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客观地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普查登记的分年龄数据准确性差异较大,0~9岁低年龄人口存在漏报,20~45岁人口有重有漏,其余年龄组完整性较高;分性别数据与历史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妇女生育水平明显偏低;死亡人口数据漏报较为严重;分教育数据与教育部门的行政记录吻合度较高;长表的主要数据结构代表性较好。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的漏登率大幅降低,普查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3.
针对传统惠普尔指数对尾数0和5不加区分的不足,人口学家发展出了尾数别与总和修正惠普尔指数,因充分考虑到0~9各尾数的偏好或回避,从而提供了一个更可靠的测量。文章将其应用于对新疆和全国近四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针对新疆所做分析表明,"三普"到"五普"之间,人口在尾数为0和5的年龄上存在堆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堆积状况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对全国的分析表明,近四次普查并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堆积,年龄数据质量较好,但年龄申报仍存在一定的尾数指向性,表现为偏好尾数7而回避尾数9。总体而言,该指数对于检验中国人口年龄数据的质量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以对年龄申报中的尾数偏好进行更充分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4.
梁海艳 《人口学刊》2013,35(3):50-62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不论在社会活动领域还是家庭领域的地位都有了质的变化。妇女可以参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活动,有的妇女在家庭领域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丈夫。尽管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但与男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生育水平呈负相关,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影响更显著。由于教育的影响,妇女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时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利用最近两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研究育龄妇女的生育年龄的完成度变化情况,并对中国目前TFR很低的现象做了解释,据此推断中国在未来几年的时间,总和生育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回升到更替水平。  相似文献   
165.
中国正处在超低生育率早已形成、人口增长接近尾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迁移流动更加活跃、城市化快速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位回落与婚姻挤压效果加速显现时期,中国未来人口发展将进入持续超低生育率、人口即将负增长、劳动力短缺将愈演愈烈、社保基金亏空将迅速扩大、城市扩张与城市收缩并存、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减轻与计生机构迅速弱化乃至消失的新阶段。转变人口发展理念、调整生育政策、变革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6.
低生育率是当代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以人口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中国低生育率危机隐含的伦理冲突及形成的伦理原因、应对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人口责任伦理构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中国低生育率危机隐含的伦理冲突主要表现为个体生育价值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女性家庭照料与就业和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家庭生育抚幼与养老资源分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个方面。中国低生育率的伦理原因主要表现为:政策惯性驱动下的晚婚晚育和“只生一个好”生育观念的固化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女性地位提高和就业率提高后的“双重角色”对女性生育意愿形成挤压,家庭抚幼养老功能弱化降低了生育的内在动力。构建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应对策略需要多管齐下,尤其要加强新时代人口责任伦理建设:一是重塑青年婚育责任伦理,提高人们对婚育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二是重构家庭生育责任伦理,倡导和鼓励家庭成员分担生育、养育、教育责任;三是重建关爱女性责任伦理,以尊重女性和关爱女性为价值导向,以尊重女性生育权利、保障女性经济权益为目标,努力营造尊重女性道德人格和生育权利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7.
《社会福利》2010,(1):51-52
国际上,一些国家正面临着生育率极低的问题,日本就是其中的一员。日本政府最应该重视生育率问题,因为日本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根据联合国2009年发布的数据,预测到2050年,日本人口的依赖率(14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之和与其余人口数量的比值)可能会增长到95%。  相似文献   
168.
生育率变动的规模效应将长期存在 ;生育率变动的年龄结构效应将在正效应和负效应交替 波动中逐渐收敛 ,最终趋于消逝 ,不如规模效应存续时间那么久远。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应始终兼顾规模 和结构两种效应。我国未来人口老化的加深、人口高'红利'的消失、人口高'负债'的形成 ,是以往和现在 多个时期、多个阶段、多种因素促成的。就生育率而言 ,它包括以往过高的生育率 ,也包括后来较低的生 育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各地区共同的任务应该是创造条件进入稳定的适度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9.
文章利用了年龄移算法,基于2010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对我国人口总量、老龄化、人口结构等在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了预测分析,其中重点讨论了修正后的总和生育率取高中低三种水平环境,最后提出了一种动态的渐进修正总和生育率模式对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可以说,若统计资料在合理的误差之内的话,用年龄移算法对短期的预测结果应该是相当之好,其预测结果是有价值的,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0.
文章根据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通过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中国2000~2010年的平均生育水平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普查的人口总数和历年的总和生育率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如果2010年第六次普查的人口总数是真实的,则历年公布的总和生育率明显偏低。在考虑2000年五普人口总数存在低估的情况下,文章估计2000年以来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1.5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