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7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515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80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867篇
理论方法论   167篇
综合类   2238篇
社会学   434篇
统计学   18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本文将氨基酸据亲-疏水性按10度简,5度简并进行分类,然后映射于蛋白质规则二级结构中进行计算,用以寻找规则二级结构中亲-疏水氨基酸的使用规律性。  相似文献   
32.
1999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比1998年增长87.13%.这一发明专利高增长的基本原因是投资日益转向电子电气设备和运输设备等高创新率的技术产业.因而,确定技术创新的核心产业,将加快中国技术创新的速度,并使中国的技术创新方向迅速融入到全球的主流技术产业中.  相似文献   
33.
美丽而又神秘的紫色有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可以作为单纯的颜色词用,也可以修饰富贵威严的事物,具有"显贵"的附加义,同时在色彩心理上又构成消极感。  相似文献   
34.
教师职业动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动机是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动机分为 :职业兴趣、教学效能感、外部目的、职业价值观。外部强化可以激发教师职业动机 ,但应注意外部强化的控制行为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35.
抒情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发掘和整理需要新眼光和新思路的介入。以感物统摄古代抒情理论指涉的抒情起始阶段,其实质是心物关系的一种表达,推崇顺物之自然,感物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并偏重前者,结合论述感物的相关理论资料,指出感物在理论上的强调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抒情作品的风貌,即注重自然而然的抒情效果,排斥反思性的抒情,作品自然天成的同时,也缺乏内在情感的张力和层次。并以感物牵引出赋比兴等关联概念的分析,初步探讨感物抒情传统的文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36.
杜诗的总体风格被归结为沉郁顿挫.笔者认为,所谓沉郁顿挫实际上是对一种富于落差感的心理状态的形象化描述.这种落差感既存在于单个作品之中,又存在于各作品的相互作用之中,更存在于诗人身世与作品的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37.
从运动解剖学角度,以中枢神经为中介讨论瑜伽对于培养舞者舞蹈感和增强舞者身体柔韧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使人心性灵明上,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意义不仅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整套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主要方式,不仅包含"无空间之间隔",而且也包含"无时间之限制",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作用非凡.  相似文献   
40.
论行政惠民理念下的行政法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下的诉求,在行政法领域内关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著述也并不鲜见。作者从行政惠民的基本理念出发,提出行政法制度安排起点的转变是给惠于民、和谐官民关系的重要一环,并进而提出实现这种转换的基本方法,以期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惠及民众并最终达致社会和谐找寻到另一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