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英明的。  相似文献   
72.
张研 《中外书摘》2007,(9):40-41
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在晚清激烈的社会变革中,洋务派编练新军,引进西方兵操,首开中国近代体育之先河。其后的洋务教育,对西方体育的传播起了更直接的作用,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和湖北武备学堂等十多所新式学堂,均仿照外国同类学校开设了体育课,内容有击剑、拳击、跨栏、跳远、跳高、平台、木马、足球等。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探讨20世纪初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对于清末北京"新政"的报道,展示北京在"新政"时期社会层面的变革,以及清廷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商等诸多方面实施改革后的外在体现,这对于今人理解北京"新政"改革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4.
民国时期,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提出改造家族主义为国族主义(即民族主义)的主张;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大批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批判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的浪潮;中国共产党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封建家族制度给予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打击。然而,民国时期诸种社会力量对于传统家族制度的冲击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家族文化虽然出现衰落的迹象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其原因主要在于根深蒂固的传统家族观念、历届政府对家族制度的保护利用、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制约等。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从特区文学发展与特区社会变革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深圳特区文学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指向,展示了特区社会现代化与特区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轨迹,提出了特区社会变革促进特区文学发展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自觉的辩证法”,即“联系”与“发展”的辩证法。自觉的辩证法要求我们用“生态学范式”自觉整合“笛卡尔范式”;用“有机论自然观”自觉扬弃“机械论自然观”;用“社会变革”自觉实现环境伦理学由“浅绿”向“深绿”的转变。  相似文献   
78.
李铁映 《中华魂》2010,(1):5-10
新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国家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国家、新社会的历史过程。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革命,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行的。  相似文献   
79.
论文作者通过对数十年来中国人口婚育行为模式、家庭结构与类型、死因构成模式转变的简要描述,指出仅在传统和最基本的人口动态、即人口出生、死亡和增长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人口转变、包括中国的人口转变,已远远不够,难以适应时代和人口发展的要求。提出人口转变是一个多维的动态历史过程,是一系列特定人口转变的集合。其中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仅仅是人口转变的表象和外壳,其内核则是通过制度、文化和技术等承载的人口行为及其动力机制,由此引致的变化才代表了人口的内在转变,强调关注人口的内在转变是理解中国特色人口转变道路的重要视角和基础。在对人口转变内涵探索的前提下,借助于对国内人口学界近些年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分析,作者初步探讨了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