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熟悉社会学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早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但终其一生,他都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在弗莱堡、海德堡和慕尼黑等几所著名大学里先后被聘任为经济学教授;而学术界又都公认他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其学术著作,无论是从文化论上着眼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题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的一系列(包括中国宗教、印度宗教和古代犹太教)比较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62.
匪寇的终结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王寇的终结:“成王败寇”的社会学解读》(以《成王败寇的终结》为题发表在《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4期),发给几位好友。一位好友在通信中评论说:“我认为目前还不好宣布终结论,就目前来看,世界上一半国家还是半民主或不民主国家。即使民主化以后,如哥伦比亚,也还有流寇问题。”另一位朋友则说:“终结王寇,是大势所趋。”言下之意,即使这种历史现象还没有完全终结,也是趋向于终结。他们的评论对我思考这个问题都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63.
潘光旦先生(1899~1967年)不是社会学科班出身,但因其家学渊源,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独中文底子极好,外文(主要是英文)也学得特别出色,英文写作词汇丰富,文采风流,深为师友所赞许。20岁出头,他便博览群书。  相似文献   
64.
布迪厄实为哲学家,却以社会学家成名,他的哲学家身份被其社会学家身份所遮蔽。布迪厄在创立社会理论的过程中,其“哲学资本”(哲学博士学位和哲学教师资格文凭)起到了“工具箱”的作用。布迪厄的学术轨迹表明:布迪厄首先是哲学家,然后才是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65.
马家义 《老友》2008,(5):41-41
"乐活"这个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保罗·雷在1998年提出,并以lifestyle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中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了"LO-HAS"这个新词汇。简单一点说,"乐活"就是维系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在消费时,考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66.
章人英 《社会学》2001,(3):60-60,F003
20世纪最后一个秋末,厦门大学教授应锦襄女士因事赴美,取道上海,枉驾过访,以其先德应成一先生遗著《中国书法探源》一书见贻。该书前页有锦襄女士手写《我父亲,他是一本大书》代序,文字亲切,意境深远。成一先生谢世已近二十载,睹物如睹人,读了这篇代序,对这位老一辈的社会学家,更平添一番倾怀之情。  相似文献   
67.
杜萌 《21世纪》2013,(Z1):72-73
"雷大姐百岁生日前,我到她家去看望,这是我们的合影。"82岁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桢起身从书房书柜中取下一个木制镜框,递给记者。镜框里镶有一张七寸彩照,巫昌桢与中国民主促进会名誉会长雷洁琼坐在沙发上,面对镜头微笑着……蓟门校园二十载光阴2011年1月9日,雷洁琼在北京安然逝世,享年106岁。时隔3天,中国政法大学举行追思会,深切缅怀著名社会学家、法学  相似文献   
68.
博恩·思希是位社会学家,主要研究人脉学。他有一套著名的理论:1比25裂变定律,即你如果认识一个人,那么通过他,你就有可能再认识25个人。这套理论曾被西方商业界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69.
乞丐的选择     
郭龙 《社区》2010,(29):27-27
在美国的街头。一些社会学家在一群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调查活动,这次调查活动是给这些乞丐施舍一些东西,施舍物有三种:100美元、一套西服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这些乞丐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样。  相似文献   
70.
李珲 《人才瞭望》2009,(4):92-93
一、印象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 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了戏剧化比喻理论,在他那本享誉世界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Goffman,1959)中,戈夫曼指出.人际交往就像戏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某个角色、演出一定的节目。表演时.每个人都竭力维持一种与当前社会情境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作出使之愉快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