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14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296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农民进城务工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跨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必经之路。临夏州农民人均占有资源的绝对数小,富余劳动力相对较多,农民向土地要收入,增收困难,必须把相当数量的农民分流出来,实现农民择业的多元化。因此,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致富空间的重要渠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
"新感觉调和者"施蛰存用乡土情结书写迥异于刘呐鸥与穆时英的"城与乡"。"回乡"中有想象性的"返乡"与现实版的"下乡","进城"则统一流露出辛酸与悲哀。如此,若简单概括施蛰存对城与乡的感情是二元对立的未免显得偏颇,作为"都市异乡人"的施蛰存自己也挣扎于对待城与乡感情的双重否定。  相似文献   
23.
抗战时期,四川征用大量民工进行国防工程建设.民工的待遇主要包括工资、伙食费、病伤死亡抚恤费、工具费、工棚费.抗战时期民工的待遇主要以《修正四川省非常时期征工服役暂行办法》为纲办理.对于民工的待遇,政府当局制定了发放细则,在发放中存在实际问题,民工只得到了有限的实惠.  相似文献   
24.
西方人口迁移理论仅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迁移的解释,并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劳动力迁移的动力因素,而目前中国新生代民工所面临的城市推力因素对于这一群体的迁移决策所起作用则更为直接,进一步分析其城市推力因素,即非持久性迁移因素,降低城市推力成本,尽可能地规避持久性迁移的不利因素,已经成为解决中国农民工落户城市的关键.现在用对浙江省2517名新生代民工调查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5.
农民进城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一方面,农民进城促进了城市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繁荣了市场,方便了市民;另一方面,进城农民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对交通运输、住房就业等带来某些负效应,尤其是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26.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中"新"的意蕴所在,而"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是进城务工女性的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社会现代化与城镇化背景下,城镇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却滞后于社会环境变迁,农村进城务工女性因政治参与受阻滞导致其利益诉求无法在政策过程中得以表达而被抛出发展轨道,难以抵抗外界突如其来的各种生计风险,面临生计脆弱性问题。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要求,尝试性设计出"各司其职"而又"同心协力"的政治参与制度体系,力图将进城务工群体尤其是女性的利益诉求纳入政策过程,帮扶她们"体面劳动"与"活得有尊严",促进其融入城镇真正成为市民,带动其举家迁居进城,实现家庭的城镇化进而实现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27.
本文就国内外学术界对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状况做一梳理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总结;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8.
在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洪流中,以农民进城为叙事架构的贾平凹的《高兴》也被视作底层叙事的重要收获。不过,从小说对主人公刘高兴进城原因的超然选择到拾荒者和乡村知识分子的身份设定;从以拯救为目的的故事原动力到对城乡关系裂隙的缝合,都显示出贾平凹超越性的价值寻索和审美诉求。尽管故事最终以五富的死亡为终结,但毫无疑问《高兴》已经与底层叙事纯粹的苦难展示、悲情控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29.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造成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又与农民工家庭自身有关,因此其相应的对策应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  相似文献   
30.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城市弱势群体问题开始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个群体中,进城农民工的弱势状况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思考,因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弱势化的程度上,他们都已经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主体。这个群体是怎样产生的;其弱势化的程度如何;造成其弱势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种程度和原因,我们对其弱势状况又应做出怎样的判断,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