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161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626篇
社会学   47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土耳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政治与外交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在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依托中东格局进入旧已破、新未立的转型之机,逐步形成中等强国型的外交战略。本文从土耳其所具有的现实条件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该外交战略构想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2.
东女国是沟通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当然,在唐朝和吐蕃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习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加之东女国自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东女国的经济生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而这种民族特色不仅被保留了下来,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旅游品牌,它在振兴西部经济的伟大战略中必将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鼓手"作用.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历经六十年的中阿关系进行了回顾,政治上双方相互支持,维护权利,经济上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010年底中东发生动荡后,中国一直密切关注,希望阿拉伯国家早日结束动乱、恢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国家会增加对中国尊重国家主权独立、坚持不干涉内政、主张政治解决争端立场的理解,会越来越体会到中国是可以信赖、可以交往的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阿关系将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4.
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状况极为复杂,这导致几乎所有中东国家都存在着大量少数族群,如何处理与少数族群的关系,是影响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以埃及科普特人为例,阐明少数族群与主体民族间关系的演变及他们如何在中东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被边缘化。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中东国家对待少数族群的政策性失误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本文认为政策及执行的公平性是确保中东国家各族群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机制建设为分析视角,讨论中东地区的防核扩散治理机制建设。本文认为,中东国家若以地区安全论坛为对话平台,通过在争议较小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的合作治理行动增进信任,在防核扩散问题上引入“分步走”的治理措施,将更有可能在防扩散治理机制建设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66.
埃及被认为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最坚定的盟友。美国自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以来,每年向埃及提供大量的军事与经济援助。2013年7月3日,埃及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被埃及军队废黜。根据联邦法律,美国暂停对埃及的部分援助。本文从“7·3”事件后美国对埃及援助的变化及其特点、影响援助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展现美国对埃及援助政策中的复杂利益和战略考量,根据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预测美国今后对埃援助政策的走势。  相似文献   
67.
This essay connects adoption and immigration from China by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optee and the Chinese nanny hired to care for her. I examine news media alongside Wendy Lee’s 2008 novel, Happy Family, which portrays the adoptive family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a Fujianese immigrant domestic worker. Transnational adoption from China emerged in the early 1990s as undocumented immigration from the Fujian province rose, representing a major shift in Chinese immigration. These practices have been apprehended divergently in mainstream discourses. This essay approaches the family as a site of neoliberal privatization that frames adoption in terms of inclusion into US national ideologies of race, gender, and class, while undocumented immigration from China has been framed through exclusion. I argue that the nanny destabil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mily as a space of depoliticized inclusion through her labor, revealing the neoliberal inequalities that shape both adoption and immigration.  相似文献   
68.
Through a meta‐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ing contours of Chinese sociology of homosexu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unfolds the different theoretical orientations and methodologies that construct the modern male homosexual subject under major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s. Chinese sociology of homosexuality started in the reform era and has been dominated by Western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he political ideology of the communist party‐state. Fused with the bio‐medical model and the state's modernization project in the 1980s–1990s, the sociological study adopted a functionalist and positivistic approach with survey‐based methodology in the main which focused on the etiology of homosexuality. A new transnational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sociology of homosexuality has formed since the 2000s which has shifted towards a constructivist/ post‐structuralist approach and reflexive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The new sociological study examines the rise of male (as well as female) homosexual identity in China, questions the hetero/homosexual binary and discusses how an individual makes sense of homosexual identity to form same‐sex intimate relationships. By tracing the epistemology of homosexu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is paper rethinks the dominance of the Western construc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shaping the knowledge of homosexuality and proposes alternative spaces for theorizing Chinese sexual identities, desires an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69.
景海峰 《社会科学》2012,(2):139-146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传统的中国哲学、东传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共同构成的,在学科形态上亦划分为中哲、西哲和马哲等三大领域。这三种形式的哲学在近百年的传衍、流变和转折过程之中,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叙述脉络和话语模式,因而各自间也壁关重重、差异甚大,甚至存在着自说自话、"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大国地位的日渐显豁,当代中国文化之身份的明晰性也更加引人关注,一个统一的中国哲学的确立成为时代的呼唤。如何打破中、西、马之间的壁垒,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哲学特有的普遍精神而又蕴含了百年中国之独特经验的新哲学体系,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70.
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欧洲货币联盟提供了理论依据,欧元的流通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针对亚洲地区建立统一货币的困境,提出统一中国货币以及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