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7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清人王文诰的《苏诗总案》是一部完备、详赡的苏轼年谱,详细考论了苏轼一生的出处行藏。同时还首次对苏轼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年,成为后来苏轼文集、苏轼词集的编年基础。《总案》在作品编年方面可谓功不可没,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文诰的一些结论并非无懈可击,而后人往往盲从王氏,一再沿袭其错,故有必要对《总案》进行辨误工作。试举苏轼黄州时期的诗文词各一首,作尝试分析,重新编年,以见《总案》之误。  相似文献   
62.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他重视书法创作理论,其书论集中在他的书画品评题跋文中。这类文章大都篇制短小,率性而发,兴会所至,不经意而为之,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苏轼崇尚“自然天成”,认为书家应注重作书的心态,而不能刻意去追求字的“形”;他重视“师法”前人,认为书法创作的出新必须以“宗法”为基础,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融入书者的人格品性,力求达到“书如其人”的境界;与之相应,书法鉴赏者也须具备卓越的见识、高深的造诣以及求实的精神,并坚持“书以人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63.
文章通过对《乐府古题要解》内容的解读及历代著录情况的梳理,认为今本《乐府古题要解》内容虽然是吴兢所作,但序却非原貌,乃是刘餗《乐府古题解》的序言.其作伪时间也应为南宋时期而非《四库全书总目》所认为的元代.  相似文献   
64.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人奇才式的作家,也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苏曼殊小说中塑造的男女人物都十分珍视自己的爱情,不屈服于长辈的压力。男女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男主人公或懦弱或忧郁,总是被动的接受爱情或逃避爱情;女主人公则多才貌双全,积极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最终为情而死。本文选取苏曼殊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5.
东波词新变的实质是对词的审美品位的提升,而东坡提高词品的本质方面,是对词的情思品位的提升.他不仅拓宽了词的表情领域,扩大了词的情感容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情感的质量和品格.他以深刻的情感内蕴、博大的情感气度、清旷的情感格调以及高卓的情感智慧,为词体更好地发挥抒情功能指出了"向上一路".东坡词在审美品位上的独立高标,为词体文学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6.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67.
温锐 《文史哲》2004,1(1):45-53
20世纪上半叶赣闽粤三边地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在行政机构设置的专业化,民众组织和社会整合的社区化、社团化与行业化,对社会经济的管理重在引导与服务和重视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呈现了与传统政府管理职能的不同特点和逐步向现代社会缓慢转型的趋势。在中国自清末"新政"开始的自上而下推进改革和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它构成了该地区百年来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应忽视的阶段。  相似文献   
68.
“绘事后素”辨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孔子与子夏的一段对话中。孔子借用“绘事后素”来解释庄姜“素以为绚”的美,子夏又将之引申到习礼的过程中。后人对“绘事后素”的解释,有绘事“后于素”和“达于素”两种,从商周时期衣帛彩绘的实际过程出发,认为将“绘事后素”释为绘事“达于素”,更贴近孔子的原意,更切合当时的织绣工艺的实际,从训诂上讲,这一解释也不违背先秦时期“后”字的常见用法。  相似文献   
69.
李白与苏轼相似的豪放个性体现为:执著追求理想、人格,性情率真,风格雄奇;二人的内在区别表现在:博大境界的构成及内蕴不同,诗歌的抒情、说理功能不同,乐观豪迈的内涵不同。时代风气与信仰追求的不同导致了李白和苏轼内在的差异。无论是李白代表的唐代充满活力的状态,还是苏轼代表的宋代豁达睿智的心境,都是我们现实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0.
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生态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