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724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和谐校园及其构建的核心价值体系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选准对构建和谐校园起主导与支撑作用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一所大学来讲,其价值体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厚德博学、求真务实的校园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2.
肖媛 《阴山学刊》2008,21(5):75-80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但是,又好又快发展将面临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难题。基于发展伦理的视野,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我们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建议。只有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通过对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模式、空间结构与政府主导政策之间的互动性分析,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功能、结构、价值和演化特征,发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范式”。  相似文献   
63.
童世骏 《社会科学》2008,16(1):4-15
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尤根·哈贝马斯最近几年来频繁讨论与宗教信仰及其社会作用有关的话题,本文在澄清这些讨论的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哈贝马斯在"内部超越"观念的语言学转译、"后世俗社会"对宗教传统的世俗转译、实现"内部超越"的社会文化条件观念等方面的观点,并设法表明,哈贝马斯以"超越性"的内在化作为重点的社会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思考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沟通的文化前提,甚至还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6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面理解社会结构问题,雅诺斯基的公民理论和文明社会理论为分析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它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马歇尔和哈贝马斯的积极成果。虽然哈贝马斯和雅诺斯基的社会结构四大领域划分理论及其分析带有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性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这种理论也确有独到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社会运作的复杂性,并为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带来了有益的补充。在当前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种理论是有积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65.
20年代胡适等人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并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展开系列的学术活动,在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南方学术重镇东南大学的学者们除了以《学衡》与《史地学报》为阵地之外,以国文系师生为主成立了“国学研究会”创办刊物、展开演讲、编辑从书,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针对北大国学门,东南大学国文系也计划组织“国学研究院”,但却遭到北方学者的抨击和校内新派的挖苦,由于东大不久即发生风潮,东南大学国学院最后是否真正成立也值得怀疑。从“国学研究会”到“国学院”的短短历程和遭遇,集中地反映了20年代早期南北学术界在“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地缘与派分。  相似文献   
66.
李旸 《科学发展》2012,(8):77-92
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构成上海社会组织的主体。尽管上海社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且存在一些先天性的制度障碍。在当前社会转型条件下,上海社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政策扶持,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机制,严格依法监管,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人口计生宣传教育为“先导”的重心和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教育为先导的战略决策,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同志2007年年底在河南召开全国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和在宁波市召开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宣传教育为先导战略决策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尊重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口计生工作客观规律,总结正反两方面工作经验教训的必然产物,是今后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元点工程。本文主要论述了为什么要先导,先什么、导什么,如何先导三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8.
后现代的网络社会既给青年人寻找自我、建构身份搭建了广阔的新舞台,也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空间自由、文化自主的新天地——青年文化的"自我空间"。在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遵循"快乐至上"原则的空间里,青年人主动将自我符号化,充分运用网络媒介的自主权,通过创建微电影、微小说等微美学文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网络社会并最大限度地释放与表现、宣泄与满足。他们在"自我空间"里呈现自我、形塑自我的同时,也进行着青年亚文化的传播与实践。  相似文献   
69.
从理论上看,社会组织的优势使其在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矛盾的预警和化解、进行政策建议和倡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目前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格局中,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应有功能的发挥高度依赖政府为其提供的外部环境。为此,政府要全面地认识社会组织的功能,改变对社会组织的被动管理模式,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具有主动性,通过开放更大的制度空间以及全面拓展社会组织的功能领域来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其正面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0.
处于现代化纵深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方向相反的两种变化趋势,一种是向下的变化即社会的衰败,另一种是向上的变化即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只有中国公民社会充分发展了,社会才能获得足以克服衰败的巨大力量。中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主义的启蒙和人性的解放是公民社会生长的精神支柱;志愿者行动对公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公益慈善是公民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纽带。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还要走很长的路,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曲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才能把它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