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2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8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32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60年代以来,美国的家庭问题日益严重,出生率急剧下降,离婚率直线上升,性解放极度泛滥,家庭观念日渐淡薄。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美国社会各种因素结合的产物。如民权运动、新女性运动、性解放运动、开放同性恋运动、离婚法的放宽等政治因素;移民和美国家庭的流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过多地“接管”了家庭职能等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新教思想、文化传统、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因素。这一切历史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了美国“家庭革命”的苦果。  相似文献   
142.
Auer (2005, 2011) presents a typology of present‐day dialect/standard constellations in Europe, thereby re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diaglossia, which refers to a situation with intermediate variants between dialect and standard. Characterizing the sociolinguistic landscape in many languages in Europe today, diaglossia is assumed to be a relatively recent phenomenon dating back to the late nineteenth or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following a previous stage of diglossia. Drawing on a range of case studies of post‐Medieval English, German and Dutch,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sociolinguistic situation in the Early and Late Modern period cannot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diglossia,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 ubiquity of intermediate variants instead, that is, by diaglossia. This means that diaglossia should be extended much farther back in time and is not a recent development following a state of diglossia.  相似文献   
143.
通过探讨中国传统伦理精神与现代经济的关系 ,并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整合传统伦理 ,在现代经济关系中实现价值转换 ,从而建构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的伦理精神 ,这是本文给予的回应和提供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44.
This research examines public views on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to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support for redistribution. While individual-level correlates of support for redistribution are relatively well understood, many questions remain at the country-level. Therefore, I examine how country-level characteristics affect aggregate support for redistribution. I test explanations of aggregate support using a unique dataset combining 18 wav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 and European Social Survey. Results from mixed-effec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fixed-effects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show two primary and contrasting effects. States that reduce inequality through bundles of tax and transfer policies are rewarded with more supportive publics. In contr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seemingly equivalent and dampening effect on public support. Importantly, the eff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s at higher levels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ly overwhelming the amplifying effect of state redistribution. My results therefore suggest a fundamental challenge to proponents of egalitarian politics.  相似文献   
145.
100年前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中国在中国西北地区考察,沿途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其中相当一部分向我们真实展示了当时新疆的社会面貌。文章结合结合莫理循所拍摄的有关新疆的照片以及新疆的史实,从交通、名胜、事件等方面对《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一书进行评介,指出了关于乌鲁木齐水磨沟"萧曹亭"长期以来的谬误。  相似文献   
146.
原型批评不是在意识的表层工作,即把特定的历史作品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做直线性的联系,而是去挖掘作品中潜在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又反复出现的东西。《雷雨》除具有高度的现实性、艺术性外,还有不易为人们觉察的原型主题、原型意象、原型结构,并在比较视野中构成了具有深厚历史纵深感和人主义关怀的原型世界,因而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所接受,具有了世界性、永恒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7.
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两者关系的分析,既可以反映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进步性,又可以揭示其历史的局限性。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历史的进步作用。作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是可以通向社会主义的,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母体,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于新民主主义文化。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当时是被当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来打造的,它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它极端地强调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忽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这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自我扬弃或与时俱进,才能顺畅地通向社会主义,才能孕育出健康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由于延续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模式而遭受的挫折,进一步证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8.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志玖教授(1915-2002),回族,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学诸多领域颇有建树,特别是对元代回族史和<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成果卓著,为中外史学界所称道.他为人正直坚毅,一生求知好学,诲人不倦,奖掖后进;对母族赤诚敬重,鼎力支持回族期刊,推动回族史学科建设,尽到了一个回族学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149.
回族史是我国回族学研究一门重要的传统学科,同时也是我国历史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多年来,广大回汉族学者对我国回族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生动地记录了我国回回民族的光荣历史,也大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回族、回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对促进我国各民族间的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回族史仍需继续开拓,为我国的回族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0.
扬州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5,6(1):73-86
本文首先探讨了扬州在唐代、特别是唐中叶后的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才开始谈及伊斯兰教传入扬州。在对伊斯兰教唐代传入扬州的一些证据进行评价时,笔者又特地再赴扬州进行进一步核实取证。在对扬州伊斯兰教历史文化进行具体研究时,本文将重点放在仙鹤寺和普哈丁墓两个点上,而更着重其文物古迹的介绍和文物古迹研究意义的揭示。接着对扬州的几位重要人物、特别是对关系中国伊斯兰教全局的人物,进行了初步材料梳理。最后附带列举了扬属高邮菱塘和仪征两地的碑文名称,对仪征《遵圣制碑记》进行了一点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