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2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8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31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在1930年前后的历史小说创作热潮中,施蛰存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迥异于鲁迅等作家。他有意选取古代神化的英雄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真实地展示古代英雄内在的性欲冲动和二重性格,从而赋予了他们丰富的人性,将神化的英雄还原为人。这种还原是用现代意识对历史进行重新解释和还原。  相似文献   
162.
成都历史文化特质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与中国众多的城市相同的文化内核,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和谐包容的文化气度、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3.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一历史启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政权就曾创造过"落后打败先进"的光辉业绩,但到了他们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女真、蒙古和起义军所打败.蒙元初兴之时,能够以一个落后的政权打败先进的金、宋等政权,横扫欧亚,所向无敌,并非完全依靠其建有一支数量可观的骑兵队伍,而是因为那时的蒙古人具有一种为国忘家,同甘共苦的艰苦奋斗精神;具有上下一心.团结奋战的民族凝聚精神;具有严格管理,惟才是用,论功行赏的公平精神.到了元朝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不堪一击,就是他们丧失了这些民族精神,变得贪图享受、腐化堕一落了.是元朝逐步走向腐朽的必然结果.从元朝兴衰的历史中,完全可以看出,并非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腐败就要挨打",我们应该牢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4.
随着现代教育拉术手段的不断提高,CAI多媒体诨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当中,本文将就此项技术在历史文选课堂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历史地理课程的特点,从引入高科技手段、回归经典文献、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考评形式多样化等四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历史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6.
浅析我国农村育龄妇女流动的人口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育龄妇女向城市流动的现象,阐述了这种流动对生育观转变、婚姻质量改善和人口经济结构变革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7.
格非的小说中一个最有价值但却没有得到明确阐释的意蕴,在于其富于启示意义的历史哲学意识.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是影响他的历史观念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格非的历史哲学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由个体处境与个体无意识所支配的历史偶然论与不可知论;二是由文化结构与集体无意识所决定的历史宿命论;三是由个体意识结构与记忆方式、语言以及叙事文本的"诗学"特性所决定的历史(叙事)虚拟论.  相似文献   
168.
司马迁为了能做到“通古今之变”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即“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和“承敝通变”。  相似文献   
169.
在英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移情"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移情"被正式引入英国历史教育领域的背景及其成为改革焦点的原因,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0.
清代学者皮锡瑞认为,孔子的<春秋>不是历史学著作,而是一部蕴涵作者丰富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此说虽发自一位今文经学家,却正确阐明了<春秋>一书的性质,破除了千余年来众多学者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在受非学术因素严重影响,<春秋>性质研究长期处于误区的近代学术史上,皮锡瑞的这一观点尤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