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利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754-757
太原市迎泽公园位于市中心,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公共园林,其空间利用率很高。公园空间布局以主轴和副轴相交织形成景观,是传统园林空间布局手法与现代空间理念结合较好的园林。从迎泽公园轴线入手,着重对主轴线、副轴线及轴线上的主要景观空间进行分析。总结迎泽公园景观空间特征,旨在探讨公共园林空间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更好地表达空间景观,探索新时期下综合性园林空间的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52.
在分析地域自然环境对园林美学系统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提出了“沙漠甘泉”和“山水田园”的起源模式。它们分别产生于西亚北非的干热气候脆弱生态环境和东亚的湿润气候优裕生态环境中,具有截然不同的美学观念和造园特征。这两类起源模式是其后世界园林的两大派系——西方规则化园林和东方自然化园林的肇始。 相似文献
53.
成娟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3):102-104
湖湘有着深厚的迁谪文学传统。迁谪山水文学中的儒主要表现于关心现实、借山水景物委婉地表 达情怀,释主要表现于在清静空寂的禅悦境界中慰藉心灵,道主要表现于对天人合一境界的描绘与对隐逸 仙境的向往与追求。这是湖湘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迁谪山水文学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54.
多媒体技术在《中国园林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琼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
中国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开拓设计思路等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表明,传统“板书+挂图”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国园林史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5.
申剑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18-120
中国山水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儒道释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学道参禅的比比皆是,有的本身就是和尚或道士,在他们的绘画创作中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儒道释思想的影响。儒道释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山水画家的审美情趣、创作思想、创作实践、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56.
程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5-17
老庄认为自然万物是至高无上的"道"的体现,"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然",而自然界的山水恰恰集中体现了这种"自然无为"的特征。这种自然意识造就了中国艺术家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在道学精神的启示下,人们一而认识自然之美;二而追寻自然之美;三而以诗画摹写自然之美。这是道家自然观对中国山水审美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7.
景观这一含义广泛的名词,最近几年在中国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其所造成的专业上的混乱在大学教育中尤其明显。在国外已有争议的专业名词“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Landscape Ecology”,分别被一些人简单地翻译成“景观建筑学”和“景观生态学”后,“景观学”的出现使这一问题更加纠缠不清,该文对此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58.
59.
黄光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5-130
禅宗美学是佛教禅宗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美学思想.以中唐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散文、诗的创作,正是禅宗美学影响于文人创作的产物.禅的定慧双修确立了柳宗元山水散文、诗的禅悦境界,突出了柳宗元啸傲山林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0.
冯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88-92
楚辞有蔚为大观的动植物景观,其生态学功能,借用孔子的话说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要恢复人类久已式微的对一草一木的细微认识和敏锐体察,进而找回当初那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相通的亲缘关系。楚辞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展开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和刻画,创造了美不胜收、情景交融的艺术造境,展示了先民动容造化、珍爱自然的生态情感。楚辞中有大量诸如"游目"、"周流"这样表现审美意识的动词,这种独特的审美意识正是对自然生态一往情深的家园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