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302篇
社会学   272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31.
ABSTRACT

Cash and voucher assistance is an efficient way to deliver assistance in emergency settings, and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cash programmes have consistent positive impacts on food security and other health and economic outcomes in these contexts. Nevertheless, while evidence from development settings shows that cash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increase empowerment for women and girls, there is a dearth of rigorous evidence from acute humanitarian settings. In response to this evidence gap, the 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 conducted an evaluation of a cash programme in Raqqa Governorate, Syria. The aim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 cash for basic needs programme on outcomes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women’s empowerment. This article draws on qualitative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40 women at the end of the cash programme. It offers evidence of potential increased tension and abuse within both the community and the household for some women whose families received cash, as well as potential increased social protection through repayment of debts and economic independence for others.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 could be seen. While the objective of the cash programme was not to influence underlying power dynamics, this research shows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gender-sensitive approaches into programme design and monitoring to reduce risk to women of diverse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432.
中美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但双方的安全竞争具有低烈度性,处于可控范围内;在中东地区,中美战略利益存在结构上的互补性,双方在防扩散、反恐、反海盗、维护自由通航、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维护海湾等中东国家的局势稳定等方面,尽管存在分歧,但拥有共同利益和认知。中东既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三大战略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运筹大国关系的支点和平台。未来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协作将继续在结构性互补的框架下展开。双方需要以开展中东热点外交为抓手,拓展中美在中东战略利益的兼容性,使全球视野下的中美战略合作拥有更加稳定的平台。  相似文献   
433.
威克利夫《圣经》是英语语言文化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文《圣经》,也是14世纪威克利夫宗教改革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译本的完成与广泛传播不仅打破了天主教会对《圣经》及其阐释权的垄断,而且挑战了当时拉丁语作为教会唯一合法语言的至尊地位,对中世纪英格兰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4.
中学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要根据中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中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共青团工作的最终职责来设计。建立科学化的中学共青团工作运行体系、差异化的中学共青团工作运行内容、多元化的中学共青团运行评价指标对中学共青团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5.
最近中东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动乱,动乱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其连锁反应和负面效应逐步显现,必将对国际格局及其地区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产生动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动荡对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地缘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6.
60余年来的以中关系历经波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色列就寻求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因朝鲜战争与万隆会议等故使得以中关系趋于冷淡并中断。中美缓和、以埃媾和以及中越战争为中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香港开始成为中以军事、经济与政治合作的桥头堡,两国最终于1992年建交。由于以阿关系的反复、以色列对华武器出口中的美国压力以及中国内部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等因素,中国在以阿之间平衡取舍,影响其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成效。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普遍意识到中国的重要地位,以色列需要制定契合国际体系转型的对华新政策。  相似文献   
437.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38.
2011年以来,中东地区政局动荡,民众反美情绪日高,这充分暴露了美国中东战略的失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美国的横行成为引发中东动荡的一个重要诱因;巴以争端依旧,令阿拉伯人十分不满;为了稳住中东,化被动为主动,以继续掌握中东事务的主导权,奥巴马提出了中东"新思维"。尽管新意不多,但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中东政策的调整,并日渐清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正在打造埃及这个"民主过渡"样板,以促中东其他国家仿效。  相似文献   
439.
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局势多变且冲突频仍,在综合考量国内外影响因素与制约力的基础上,土耳其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中东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并形成了“追随美国”、“亲阿疏以”、“阿以平衡”三个演变阶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了国家核心利益。土耳其政府执行的灵活中东政策,为处在大国夹缝中的中小国家如何执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40.
2011年的中东变局触动着以色列的敏感神经,中东变局将对以色列的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穆巴拉克政府垮台后,以色列担心埃以和平协议能否继续得到遵守。对于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的未来,以色列则抱有矛盾心态。以色列最担心的是伊朗扩大其影响,并加快核发展进程。以色列对这场变局总体上采取旁观立场,但也意识到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