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编制调查问卷采集抽样数据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心理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是综合因素考虑的结果,大学生择业时会对就业成本的生活需求进行分析,也会考虑就业单位的性质与地域意向,对职业工作与个性匹配充满期望,同时也会受到他人,特别是家人对职业抉择的影响。职业指导应注重多元化和全程化,促使大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大学生具备清晰的职业认知和明确的就业意向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2.
康红梅  杨文健 《西北人口》2012,33(2):68-73,78
农民工属于我国底层社会群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环卫职业的农民工面临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其职业集体身份呈现"污名化"的特点。在这个背景下,这个群体建构个体职业身份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即对环卫职业集体身份的认知、评价以及对自身和环卫职业集体身份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这两个维度之间交错变化使环卫业农民工在建构个体职业身份时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积极融入型、矛盾冲突型和消极逃避型。剖析环卫业农民工个体职业身份的建构类型有利于我们培养环卫业农民工对环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环卫业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市民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3.
1937年至1945年,沦陷时期北平地区的出版事业受到日伪政府更严格的控制与查禁,出版业在沦陷期间遭遇重创。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步出版业也在艰难发展中。  相似文献   
34.
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尽管各国具体国情不同,但在解决就业问题上都采取了相似的财政支出措施。当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无疑给各国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时,应对比和借鉴各国在就业财政支出上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从加大投入,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强化职业培训等方面入手,以期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5.
职业教育是我州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而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职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健全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大基地建设、开辟新的引进途径和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我州职业教育建设一支能适应21世纪职教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6.
文章分别阐述了美国陪审合议庭和德国混合合议庭的四个主要特点以及评价,对两国的职业合议庭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我国合议庭制度改革的启示主要在于,我国的混合合议庭制度应避免内在的矛盾,吸收陪审合议庭制度中的陪审团只决定事实问题和独立裁决等有效的因素;我国职业合议庭制度应大力提高法官的任职资格以及加强职权,确保其依法、民主、独立审判。  相似文献   
37.
本文主要是在粒子数表象中,以粒子的产生算符和消灭算符作为基本力学量,对相干态的性质及运用分别作出了证明和解释,并举例分析了相干态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
陆淑珍 《南方人口》2012,27(2):59-65
本文采用专项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多种统计方法来分析职业变量在非户籍人口社会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职业与个体社会融合程度密切相关,处于职业高层人员的整体社会融合程度较高;相对于蓝领职业群体而言,白领职业群体的融合程度较高,且个体之间融合程度的差异较大;性别和年龄与职业的交互效应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是显著的;人口变量对蓝领群体的社会融合不存在显著影响,然而年龄和代际变量对白领群体的社会融合存在显著影响。作为夹层群体的非户籍白领人员,他们的社会融合更应该得到关注,且应该成为促进融合的优先考虑群体。  相似文献   
39.
运用武汉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外来人口就业的调查资料,研究城市外来劳动力的职业过程及其适应性。由于其择业过程受到政策的限制和明显的歧视,外来劳动力进城后通常职业变动频繁,表现出不断寻求最小歧视和最大收益岗位的特征。但是,外来人口在职业流动中职业地位的变化并不大。外来人口要想真正适应城市生活,为城市文化所接纳,除了需要提供相应政策、制度以外,还需要解决一个质的匹配问题,也就是他们能否满足城市经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积累。  相似文献   
40.
Most segregation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industrialized nations wher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s stable. However, when an economy experiences rapid development, the changing nature of industries and occupations ma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gender segregation. This study uses a rapidly developing economy—Taiwan—to examine this issue. Based on the Yearbook of Manpower Survey Statistics, the gender representation was stable across industries and job statu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1978–1997). However, occupation segregation increased dramatically. Rather than signaling a rise in discrimination, we find evidence that points to a benign, welfare improving self-selection, rather than gender discrimination. We speculate that this demonstrates occupation choice of women is more family-oriented when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llows them this luxury.
Jack W. Hou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Scott M. Fuess Jr.   i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nd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He is also Research Fellow of 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 (IZA), Bonn, Germany. Jack W. Hou   i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He is the senior coeditor of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and the President of the Western Social Science Association. He is also Distinguished Adjunct Faculty of Nankai University,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