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萧红的小说文本表现了两性关系/性别意识与民族国家文化历史的双重主题.在民族国家文学之外,女性文本的多元特质在她的文本书写中进一步得到延续,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遗产开拓出富有符号性意义的女体空间和女性乡土想象书写.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萧红大量地书写了女体空间所可能载的各种符号形态,特别是有关跳大神的仪式化女体现象.萧红笔下女性所构成的女体符号空间,其根基建立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上.与乡土想象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萧红对女体的想象书写和乡土的文化空间建构是双线并行的,缺一不可.此种女体/乡土叙述突显出历史文化交织的符号空间,乡土的象征功能是女性作家藉以窥探女性内宇及社会文化系和人生命运不可或缺的书写策略.在萧红的<生死场>中,女体的符号化和乡土的女体化,让萧红笔下的农乡女性归属于此以富有女性意识的土地,也让乡土同样归属于这些生活其上的女性团体.此种乡土经验有别于传统父权/男性视下的乡土经验.  相似文献   
62.
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信仰状况就是"上帝之死",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多种含义;二十世纪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朋霍费尔对"上帝之死"作出了神学的回应,他的"上帝之死神学"指出,上帝之死是那种显示神迹的上帝概念的失败,真正的上帝概念是一个受难的上帝。  相似文献   
63.
Summary.  Data from a range of environments indicate that the incidence of death is not randomly distributed across families but, rather, that there is a clustering of death among siblings. A natural explanation of this would be that there are (observed or unobserved) differences across families, e.g. in genetic frailty, education or living standards. Another hypothesis that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for both theory and policy is that there is a causal process whereby the death of a child influences the risk of death of the succeeding child in the family. Drawing language from the literature on the economics of unemployment, the causal effect is referred to here as state dependence (or scarring).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of state dependence in India, distinguishing this from family level risk factors that are common to siblings. It offers some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on previous research. Estimates are obtained for each of three Indian states, which exhibit dramatic differences in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The results suggest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state dependence in each of the three regions. Eliminating scarring, it is estimated, w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ant mortality (among children who are born after the first child) by 9.8% in the state of Uttar Pradesh, 6.0% in West Bengal and 5.9% in Kerala.  相似文献   
64.
人应当享有死亡的权利。本文从死亡权所赖以存在的理论依托和宪法根据入手 ,对死亡权的特点与我国死亡权的立法设计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5.
本文简介了阿瑟·米勒及其作品《推销员之死》 ;分析了美国梦形成的宗教、政治、经济的因素 ,美国梦的悲剧在威利身上的体现及其成因 ;揭示了单纯追求物质财富会导致人的精神荒芜 ,酿成悲剧 ;启迪人们对人生的价值、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予以关注与思索 ,以期使人类走向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66.
《檀香刑》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莫言的代表著作之一,发表后曾引起文学界的热议,以一票之差落选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檀香刑》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初,1900年德国侵略者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同时义和团的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历史下,分别以五个人的视角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民间故事。作为莫言写作偏中后期的作品,《檀香刑》少了很多早期刻意模仿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更多地结合了本土的民间故事与历史环境,形成了莫言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文将从《檀香刑》中人物形象的魔幻性、艺术手法的魔幻性及呈现缘由等角度分析,希望能为阅读《檀香刑》的读者和研究莫言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符合宪法和法律对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的规定;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和上级检察机关全面、独立参与死刑案件的审查,决定了检察机关监督死刑案件的庭审和复核都不是单纯的当事人和公诉机关:从死刑案件的审理和复核的关系、性质看,死刑复核不是法院内部的行政审批活动,检察机关不仅要参与死刑案件的一审、二审,而且应当监督死刑案件的复核;检察机关对死刑案件的监督必须是针对所有情形的、全过程的、上下独立的,不应当是区别情况的、断断续续的;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庭审和复核追求的司法价值,都是保证死刑案件依法、客观、公正地处理,防止发生冤假错案和案件的不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68.
论文指出,关于1959-1961年人口死亡规模的争议,源于国家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历史人口数据的缺陷。论文验证了国家统计局关于数据来源于公安部门的说明,指出1983年公布的数据就是当年的统计数。论文利用公安系统1957年的大规模分年龄人口和分年龄死亡人口的统计,建构了分年龄人口在1953-1964年间的生存率。根据1953年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与生存率,计算了1964年的预期人口,比较了其与1964年人口普查时实际的分年龄人口,证实了当年确实有大量的人口损失存在。  相似文献   
69.
死刑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一个重要刑种,尽管现行刑法对1979年刑法进行了修改,但死刑罪名的设置还不够合理,死刑罪名数量仍然很多,这不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因此,我国应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合理设置死刑罪名,大范围削减死刑罪名,完善我国的死刑立法,以适应国际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0.
Mindfulness and empathy a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ocial workers and may also improve client outcomes. They may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when dealing with clients experiencing grief and death-related challenges. This study replicated a previous study assessing empathy and mindfulness in social work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an experiential death education course with a focus on traumatic grief. The Empathy Assessment Index and 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measure changes in empathy and mindfulness in 111 primarily MSW-level social work studen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Resul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overall empathy, on three of five empathy subscales, and on four of five mindfulness facet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responses to an open-ended question asking about ways in which the course was meaningful to students found themes of increased awareness, a deepened sense of connection, and preparation for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