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16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导者;中国共产党并非是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的调停者;蒋介石也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前途,张闻天进行了经济上的思考。他提出了限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强化国营经济、展开经济上的和平竞争等主张。他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从张竹坡批评看吴月娘形象的“多色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勾俊涛 《南都学坛》2003,23(2):72-75
在《金瓶梅》人物谱中,吴月娘的形象让人难以把握,张竹坡在解读吴月娘时,出现了许多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说“《金瓶》虽有许多好人,却都是男人,并无一个好女人。屈指不二色的,要算月娘一个”,“月娘,可以向上之人也”;另一方面说“此书中月娘为第一恶人罪人,予生生世世不愿见此等男女也”,“真是千古第一恶妇人”。这些矛盾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笑笑生对吴月娘形象的矛盾心理,即一方面肯定吴月娘对传统道德纲常的遵从,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吴月娘的作为,也不足以充当挽救社会崩溃的药方。  相似文献   
84.
张承志的创作总是以燃烧的色调去染化、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空间 ,将作家壮怀激烈、纵横驰骋的情绪释放出来 ,这构成了他独有的美学追求。本文拟从荷兰艺术家温森特·梵高对张承志的影响出发 ,尝试解读这两颗激情洋溢的心灵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85.
郭晋稀 《唐都学刊》2003,19(2):111-113
继章太炎的《文始》后 ,骆鸿凯著有《语原卷一》的印本 ,骆著驳正许慎 ,多有改易旧说者 ,凿破混沌 ,发为新义 ,度越前贤 ,令人折服者亦复不解。《语原》凡 12卷 ,惜乎仅印出 1卷  相似文献   
86.
学习西方技术,推进农业发展是近代思想家的共识,清末张之洞提出系统农业近代化的思想,他在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产品结构,农业科技等方面都提出具有近代特色的见解,并倡导进行近代农业实践活动,对推进晚清农业近代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张炜作为新时期文坛上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文本分析,仍可看到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阈限和不足,尤其是其作为一位人文知识分子所超度承担的社会责任、自身阅历和潜在资质的不足,带来了诸如创作理念的强盛、启蒙思想的偏颇、现实关照的盲点、道德拯救的虚妄以及生活阅历的自我限定等创作中难以避祛的问题,这些都使张炜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文学性的缺失和思想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88.
张小娴的散文大都取材于现代都市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对爱情的关注与对现代女性人格独立的 期待是其创作的重心;张小娴散文带有女性视野的局限性;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是“张小娴热”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89.
经学和理学是儒学的两大基本学术形态,经学自是经学,理学自是理学。唐宋之际,在儒学复兴的旗帜下,儒学经历了从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的范式革命。为研究张载对理学的开创之功,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此变革中,张载不但较早讨论了太极、性与天道、义理、心、性、动、静、天理、人欲等理学重要概念,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而精辟的哲学命题,建立了包括知天之学、为圣之学、外王之学在内的完整理学体系,对理学方法论也作了全面的探索和阐述。研究表明,作为一位创新意识最强、用功最刻苦、源流最为纯正的宋明理学奠基人,张载在理学脱离经学而成为一种新儒学形态的学术变革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所创立的话语系统和不同于经学的方法论对后世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0.
"二二事件"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它削弱了"三位一体"的力量,特别是东北军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该事件是一个应该否定的事件.但是,从抗战的大局出发,它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西安事变善后和平解决的进程.不过这种解决是在削弱抗战力量的情况下实现的,故对该事件所起的作用不应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