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1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六朝三大画家之一的顾恺之在绘画领域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以形写神”论的实质内容及其形成的深厚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2.
由“摄用归体”到“会体归用”,是熊十力“体用哲学”圆成逻辑。笔者认为:在熊十力后期思想中,一方面,以“心”为“终极本体”的宗旨并没有改变;另外一方面,理论重心则由“体”向“用”的转化、落实,虽无否定“本体”的意味,但更凸显了“用”的层面。  相似文献   
23.
论人的相貌     
从社会的角度观察,人的相貌分为三个层次:外貌、风度、气质。人的相貌质量是以教养与磨练为基础,以不断学习、充实技能与增长智慧为手段,同时进行品德和魅力的修养锻造,从而可以改善人的三个相貌,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4.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被告人的对质权。因此,刑事证人出庭问 题基本上可替换为以被告人对质权为核心的必要证人出庭问题。由于中国的刑事诉讼 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赋予被告人对质权,实践中必要证人出庭率仅为25%左右。这种 无对质权语境下的刑事审判,通常表现为积极的实体真实主义、定罪量刑的非精细化 操作和裁判正当性来源的单一化。为改变这一局面,有必要确立对质权制度及相应的 保障机制。

关键词: 证人出庭?必要证人出庭率?对质权?裁判正当性

The main significance of witnesses’ appearing in court to testify in criminal trials is that this practice guarantees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confrontation. The issue can thus be framed in another way, as the issue of the appearance in court of the necessary witnesses. Here,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confront is the key point. Since neither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nor corresponding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have granted the defendant the right to confront, the rate of appearance of the necessary witnesses amounts in practice to only about twenty‐ five percent. Criminal trials conducted in the absence of the right to confrontation usually conform to the doctrine of positive substantive truth and manifest a lack of care in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as well as reliance on a single source of legitimacy in reaching judgments. To correct this state of affairs, it is necessary to institute the right to confront and corresponding safeguards.  相似文献   
25.
张炯 《学术探索》2006,1(2):119-126
先进文化与文学理想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先进文化是由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它影响到作家艺术家的文学理想。先进的理想必然是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本文从什么是“先进文化”以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在何种意义上理解“文学理想”,先进文化在历史上与文学理想有何关系,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文学作品中的理想是怎样表现的,正面人物和英雄形象的创造与文学理想有何关系,先进文化与文学理想的互动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何重要性等六方面,探讨了先进文化与文学理想的历史和逻辑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同时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赋予文学艺术以新的时代思想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所要发扬的就是当代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理想。  相似文献   
26.
圣贤理想境界的实现途径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娓 《唐都学刊》2004,20(6):82-85
圣贤不同的理想追求,影响着各自民族的发展与前景。研究其实现不同理想的共同途径,对于人类把握客观规律、掌握社会的前景与个人的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圣贤所开创的不同的理想之路,其本质竟不约而同:一曰修心:存思至诚,少私寡欲。二曰修行:弃恶扬善,中道而行;舍己利人,普济众生。三曰超佛越圣:破佛圣之缚,无佛圣之念。  相似文献   
27.
沈约以发展变易思想审视历史,把历史看成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看到后代对前代的因革损益,认识到历史上许多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又以天人感应思想思考历史,将君主受命视为天意,以阴阳灾异解释历史现象。沈约还以民本思想为依据考察历史演变,看到了民心对于巩固统治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要行善政,肯定那些因民、顺民官吏的业绩。他对人物的评价受到玄学思想的一定影响,但主要是以儒家伦理为依据。  相似文献   
28.
政坛领袖与旷世文人两种不同气质的完美组合,是毛泽东早年确立的志士加雅士的人生塑造走向的经典结晶.这反映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上,便呈现为沿着中国诗史中唐风宋调的两套路数不断拓展,而使其诗词具有开阔的艺术空间和典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9.
郑洁玲 《唐都学刊》2006,22(3):154-156
“爱玛”和“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女人的两个称谓,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义:个性、激情与贤妻良母。这两个角色都由她一人扮演。在她内心及外在表现上都发生了强烈的冲突。但也正是这种冲突表现出了她丰富而复杂的性格特征,即“二重组合型”性格。她有着女性的一切特质,她追寻着理想的爱情和生活,正属于女性主义中“女性理想”范畴。为此,她只能采用第三种理想实现方式:理想转嫁。不满现实生活的平淡和无爱情的婚姻,她试图超越现实去寻找理想的生活和爱情,对于一个有激情和活力的女性而言,有其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俄罗斯全面提升与西方的关系,一时间,俄“融入西方”的议论兴起。笔者认为,“西方化”与“融入西方”并不是一个概念,而从传统理念和现实战略上看,俄“融入西方”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