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1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为致力于考察人类灵魂的作家,残雪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把握是否具有深刻的当下意义?通过分析认为:她以小说时空构建的新方式勾勒了人的精神轮廓,并从反面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现代人信仰缺失与重建的问题.其中,残雪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借重表达了其对当代文化语境的一种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2.
作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构成了“文革”期间引人注目的特殊现象。历史地看 ,自杀一是因“活不下去”而以非常方式获得生存痛苦的解脱 ,一是以“不活下去”为最后手段来维护自身神圣的精神价值观念。“文革”期间作家的自杀 ,一方面是由于特定的社会条件将他们置于“活不下去”的境遇 ,另一方面也是他们为恪守人格理想而对传统精神的自觉回归。他们的自杀无疑是对丧失理性的社会的一种强烈抗议 ,但较之屈原的沉江自殉 ,却又少了几分壮烈而多了几分悲哀。然而 ,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 ,这种选择却构成了中国作家良知未泯的确证。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分析和认识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难点和存在问题 ,有针对性地探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不断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努力改变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佳的状况  相似文献   
74.
感性状貌、形象思维和审美愉快,这是历史学自成为一门科学后在对象认定、方法选取和目的追求上有所欠缺的地方.它只有将它们分别与理性内涵、抽象思维、思想启迪整合在一起,方能使自己的现代形态的建构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75.
微时代的到来促使传播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全新的机遇,以促使其教育发展。提升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促使党员的综合素养水平提升,优化现有的理念,探索出全新的发展方向,营造优质的发展氛围。从微时代背景下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机遇入手,探索其存在的困境挑战,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6.
鉴于大学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失位,在理想追求、内在品质、独特气质的统一中对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做了定位。在大学精神下分析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互动,进而提出了大学精神表征及其3条实现路径:树立先进的大学发展理念;加强规范高效的制度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77.
"美女破国"这一在中国广泛流传的理念认为:美貌的女子会对国家政权造成破坏,且带有明显的人为创造的特点。这一理念产生于先秦,在汉代得以强化并固定下来,与当时后妃、外戚对朝政带来的普遍恶劣影响有关。"美女破国"这一理念开始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也不断地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成为历代反复出现的主题。  相似文献   
78.
孙钦香 《东方论坛》2012,(5):30-34,38
在《大学》修身功夫的次第问题上,船山针对阳明对朱子"格物始教"说的批评,认同朱子的观念,批评阳明的功夫论观念为"离物索知"。同时,船山又通过对《大学》格致功夫与诚正功夫相互界定关系的诠释,认为格致诚正四者俱为"入德之门"而不可偏废,藉此来转变朱子"格物始教"说理论上可能的偏颇。  相似文献   
79.
随着信息化革命的不断推进,一种新的媒体,即依托于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继“第四媒体”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短信的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初具规模的相关产业链,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文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并随之形成了一种以科学技术为根本的、新兴的文化——“短信文化”。“短信文化”带动了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80.
中国古代小说善于将人物内在难以捉摸的"情"传示为有迹可寻的"态",在描写情绪发作时,常添加修饰性的伴声体态语,突显人物情绪爆发状态;其次是夸说因情绪波动而造成的生理性条件反射体态;此外还多依据特定的文化规则,来追摄"七情"波动引发的两极性的"笑"貌和"哭"相,这些表情追摄有助于人物的道德增值、悲剧营造、神情传达,并能绘形绘声地给读者以直观感、画面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