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9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644篇
理论方法论   222篇
综合类   4264篇
社会学   255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对于具体语境下隐喻的评价意义生成机制,"互动"论和"双域映射"论都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而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则可以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从概念合成的角度来看,名词性隐喻的评价意义源于"两输入空间有选择地投射部分元素入合成空间",而句子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以及认知语境是选择投射元素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它追求流域范围内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上下游省际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由于省际之间利益冲突博弈的牵制以及政府杂乱渐增主义决策形态的限制,流域上下游之间冲突严重,所涉省际之间的利益衡平以及生态补偿标准、程度等很难达成一致。流域生态补偿不仅要从决策模式上积极纠偏,更要切实解决法规范的结构性问题,遵循压制型法——自治型法——回应型法的基本主线,用回应性的、负责任的法规范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作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53.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丰富的内容。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实施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的绿色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并描绘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重返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行生态重建(生态现代化);建立混合型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实行经济的适度增长;重视民主、平等和正义,尤其是生产性正义;消灭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实现劳动闲暇一元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想本质上是一种乌托邦社会主义,但是它对于我们反思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李倩 《河北学刊》2007,27(4):250-252
人道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反映,19世纪的一批现实主义作家对人道主义思想作了艺术的诠释,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体现在对革命和暴力的审视与批判上,由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学话语体系,而对人道与革命之间非此即彼关系的僵化认识恰恰成为我们质疑、批判人道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反思人道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时,首先应该还原历史语境和文学语境,并在对人道和革命的关系进行新的定位的同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历史合理性作出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6.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也正在冲破国家的文化壁垒。全球化强化了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有助于一种开放的文化观的形成,促进了西方现代性文化的传播。同时强势文化的冲击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分化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应主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强文化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57.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体系以人、社会、自然整体为背景,其核心观点认为生态问题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野下,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发展逻辑,廓清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双重和解的演化路径.其中关于科技提升、市场拓展、交通和通信发展等引起世界市场“生态扩张”的思想,对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境况下“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8.
针对曾觉之在《论翻译》一文中的传统译论,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当代翻译理论的观点进行剖析与诠释。探讨曾氏提出的翻译过程所涉及的语言内环境和语言外环境问题,并分别对两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梳理与阐释,从中挖掘出一些颇有价值的、具有前瞻性的论点,同时发现一些应当引以为戒的缺陷和误区,提出翻译过程中将语言内环境和语言外环境结合有助于纠正传统译论中普遍存在的偏重语言文字层面,忽视语篇层面和语言外环境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59.
凉山彝族传统生态道德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彝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宗教中,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环境相适应、节制欲望、适度消费等生态保护观。这些生态保护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0.
1970年代以来,源自马克思、涂尔干、曼海姆等人的科学社会学发展成为社会学中一个势头强劲的分支学科。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时借鉴这一知识,首先,需要对科学社会学进行反观;其次,需要把社会人类学方法与社会结构分析法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扬弃其不适切中国历境之处。中国科技知识传播的变迁模式,为建立起导引科学社会学方法恰接中国科技历境变迁提供了一条动力分析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