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7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16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731篇
理论方法论   195篇
综合类   3181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81.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的历史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 (192 7~ 194 9)是一个曾经称誉海内外的华侨研究机构 ,该部担负研究华侨、服务华侨、帮助华侨摆脱危机的特殊使命 ,是当时中国境内研究华侨的唯一机构。本文探讨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的时代背景 ,对它在研究华侨、服务华侨 ,推动华侨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成就与贡献作出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2.
论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回汉关系在中华民族关系总体格局中所显示出来的历史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人们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回汉民族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向提供一种背景和参照。作者认为,交错分布的民族居住格局、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结构性融合、经济生产领域的互补传递性和文化上的求同存异是回汉民族关系的显著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83.
梁启超后期史学思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越 《河北学刊》2001,21(6):111-114
梁启超后期的史学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既与他本人退出政坛专事学术有关系 ,也与西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学术思潮对他的直接影响有关系。同时 ,这也是中国学术界在接受西方新学理之初的一种必然反映。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固然多变 ,但其中所贯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吸收、借鉴西方新学理等特点却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84.
用新的眼光审视《中国小说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华 《阴山学刊》2001,14(1):44-47
《中国小说史略》在学术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经典范本.然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在文献史料研究、写作体例、对小说价值的界定和解释上还存在缺陷及局限.正补其遗误,从而对《中国小说史略》做更深入的、学术性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5.
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动态轨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千年以来,俄罗斯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六次重要的社会转型,以国家定位、治理体制和社会结构三者的关系为主线通过梳理和对比分析,认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表现在:第一,治理体制与社会结构之间一直存在着无法弥补的张力。因此其社会转型具有“突变”性。第二,社会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西化”与“东方化”的矛盾。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治理体制的“东方化”和现代化实现路径的“西化”矛盾,二是文化的“西化”与社会结构的“东方化”矛盾,因此其社会转型存在着“西化”与“东方化”摇摆不定性特征。第三,在国家定位上存在着帝国意识膨胀与自身实力欠缺的冲突。也就是通过国家资源的垄断而导致的形式上的强大缺乏社会后劲的支持,因此其社会转型存在着间断性与跳跃性共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6.
在文学观念趋于成熟的汉魏六朝,诗文名家多倚重模拟。《文选》所录拟作不无创意与个性。刘勰以为是传习经典范式提升主体素质的必由之径;无论是基本训练抑或有所取法的尝试都是新变的基础。模拟在文学艺术中普遍存在,是承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8.
马克思哲学因坚持"自在自然"存在的客观性、第一性,而与一切哲学唯物主义相联系(同时也与一切唯心主义相区别),这是马克思哲学不可动摇的唯物主义前提;马克思哲学因发展出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化自然"概念而超越旧唯物主义,从而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马克思哲学因提出并阐述了"历史自然"的概念,而超越了近代人类中心论和整个资产阶级的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具有重要的当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年艰辛探索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先导。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和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思想;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思想;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思想;第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0.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包含历史想象,没有历史想象就没有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马克思的历史想象是立足人道主义,包含审美因素,诉诸实践的。历史想象、人道主义、审美和实践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中融为一体。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诗性预构与理性阐释的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