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Most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s of literary animals focus on the animals’ metaphoric or symbolic significance, exposing the prevailing anthropocentrism of the humanities in general, and literary studies in particular. The present examination of selected Russian fairy tales helps demonstrate that in many Russian fairy tales animals exercise agency and retain subjectivity. Such portrayals of animals and the resulting human–animal relationship suggest an ecosystemic worldview in which humans are positioned on an equal plane with other living beings.  相似文献   
32.
从母题和主题相似性、仙女山湖受孕、诞育男孩、鸟的帮助指引等方面对蒙古族《天女之惠》和满族《长白仙女》族源神话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族源神话与先人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习俗、心理、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交流融合息息相关,是神祗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结果,表现了蒙古族和满族先人们对宇宙、人类起源神圣的记忆、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3.
儿时的我们总是沉浸在美丽的童话故事中,享受着古老童话给我们带来的无尽乐趣和遐想。而今当我们站在新的角度上来审视童话时,却发现其中也蕴含着种种容易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本文以格林童话为考察对象,着力从血腥暴力的情节描述、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观、僵化故事模式中善与恶三个方面探讨童话对儿童心理潜在的消极影响,试图破除大众对童话价值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34.
四大传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重要“上榜者”,在当下各种媒介叙事中仍然非常活跃,但尚未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的正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的、过去的、即将消逝的文化,而今天很快也会成为过去,今天正构筑着未来的过去,多媒介叙事对四大传说的不断重写,实际上也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是与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最易于配合并发生影响的传承与传播,我们有必要及时清醒地关注这种文化存在的状态及其反映的种种文化现实,从而及时地保留相关资料,也通过学者的及时研究与参与,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地走在民俗之路而非庸俗之路上。  相似文献   
35.
英汉童话写作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一篇童话中的衔接手段越多,它的连贯性就越强。汉语的衔接手段与英语相比存在一些差异,作为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应该很好地采用衔接手段,注意具体使用时的频率,促使行文达到连贯流畅。  相似文献   
36.
三峡神话传说源远流长,其人物形象、文学意象及审美移情等构成了三峡神话传说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7.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角度对 2 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一个美学命题——“童话的本质”给予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立足点与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童话观片面狭隘 ,没有透彻把握住童话的本质属性。突破这一思维定势的局限 ,应当从两个观察点重新切入 :考察童话的历史发生、追溯其原初艺术品质 ;以儿童视角切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这样就会发现“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的本质属性 ,这一本质属性对于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营建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想象与叙事——童话史诗寓言》(以下简称《想象与叙事》)一书开篇写道:叙事离不开想象,但现有的叙事理论,多集中研究技法,而忽略了叙事精髓的想象功能。本研究从童话、史诗、寓言三方人手,着重分析想象在叙事中的枢纽功效。如果说童话深入人的童年期是叙事时间的异域化(或者说是当下非现实),那么史诗就是将叙事时间追溯到远古,探究历史源头,在叙事进程的显性和隐性双重机制中去探寻叙事情节的设置;而寓言更是以灵魂不朽的悸动幻化未来。  相似文献   
39.
中国古代特有的仙话,蕴含着一种宝贵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凡人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追求肉体成仙长生不老,这其实是对上天命运的反抗;另一方面是修道者以及仙人显示出做人应有的高贵与尊严,与权贵斗争,争得做人的权利,这是对社会压迫者的反抗。第一种反抗,从早期的仙话到晚期的仙话一直持续着;第二种反抗,则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变迁,没有能够很好地持续下来。仙话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古代中国人极为希缺极为珍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40.
安徒生童话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其童话中的人物结构模式与安徒生自身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运用叙事学相关原理,以《海的女儿》为个案,解析了安徒生童话的人物结构分类模式,阐释了安徒生童话在人物结构中所蕴含的深层语法结构,并通过人物结构模式阐述安徒生童话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