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10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576篇
社会学   118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家庭经济脆弱性反映了居民家庭可能陷入财政危机的状态,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当下,中国居民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负债对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负债规模扩张显著提升了家庭经济的脆弱性,资产负债率每增加1个标准差,家庭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约增加0.91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状况、应急储蓄在负债与家庭经济的脆弱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家庭负债的增加,会导致户主健康状况恶化,降低家庭应急储蓄水平,从而加剧其经济脆弱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其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差,家庭经济脆弱性更高;同时,领取政府补助和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家庭经济脆弱性更低。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引导居民家庭合理负债,构建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应急储蓄,以提升居民家庭的总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982.
秦汉市场经济较繁荣,商品丰富,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小农的农产品及家庭副业产品,二是私营手工业者生产的手工业产品,三是官营作坊生产的工业产品,四是周边各少数民族及外国输入的商品。而商品流通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983.
将城镇居民家庭分为拥有至少两套住房的家庭(代表性家庭1)、只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代表性家庭2)和没有住房的租房家庭(代表性家庭3)3类,微观经济模型分析表明:住房价格上涨会拉动代表性家庭1和代表性家庭2的消费增长;当代表性家庭3有购买住房意愿和计划时,住房价格上涨对其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当代表性家庭3没有购买住房意愿和计划时,其消费随着住房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住房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的程度与家庭当前消费水平、住房价格、居住面积、消费习惯、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利率等因素有关.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住房价格上涨对代表性家庭1、代表性家庭2和代表性家庭3这3类家庭的消费均具有促进作用;从影响程度来看,对无房城镇家庭的影响程度最大,对仅有一套住房城镇家庭的影响程度最小;从地域来看,房价上涨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84.
结合消费函数理论和城镇化发展相关理论,分析了收入视角下城镇化质量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即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绝对收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对居民消费的扩大起到促进作用。在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质量通过作用于绝对收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绝对收入、收入预期对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通过交互效应分析发现城镇化质量能够加强绝对收入以及收入预期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针对这一研究结论,建议注重推进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优质公共服务的城乡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985.
中国西部社会发展滞后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容忽视的是,户口政策作为中 国社 会基本的制度安排,在构建区域或空间社会分层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西部社会发 展,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调整投资策略,改革户口政策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86.
观光农业因其特殊的产业性质面临着当前农业生产成本和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双重压力.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城郊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京郊十余家观光农业从业农户的案例研究表明:雇工费、食材费、生产资料费用、能源成本、设施维护更换费用上涨最为明显;农户则多采取价格策略、外出购置转向内部生产、要素投入的替代、发挥规模效益、寻求外界帮助、增加收益来源等方式应对,整体上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不同农户所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又受到家庭兼业状态、政府支持措施、合作组织发展等因素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87.
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危机,我国在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家庭这一重要能耗部门的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状况,对于探寻家庭碳减排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占据家庭主要能源消耗的间接用能为代表,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基于消费生活方式法测度了家庭间接碳排放量,并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法共同验证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家庭间接碳排放的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基于家庭所在地区、城乡类别以及收入水平差异这三个视角,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间接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互联网使用正向促进了家庭间接碳排放,对享受型消费碳排放和发展型消费碳排放的增加效应最为显著,而对生存型消费碳排放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其次,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网络购物这一中介变量对家庭间接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家庭的间接碳排放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作用强度从中部、西部到东...  相似文献   
988.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亟须消费拉动,这使得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之谜进行全面、客观解释尤为迫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和相关历史资料,从儒家文化视角分析了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为克服内生性偏误,选取明清时期状元数量作为儒家文化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地区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越浓厚的地区,家庭“男孩偏好”的观念越强,储蓄率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抑制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进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异质性结果显示,儒家文化对低教育水平、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储蓄决策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居民储蓄和消费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消除生育偏好等对扩大内需带来的束缚。  相似文献   
98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并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经济发展对效率和公平产生深远影响,并深刻改变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形成机制。那么,互联网技术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能否缩小农户收入差距?厘清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对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平衡和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基于CGSS2015的调研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扩大农户收入差距,并且农户受教育程度较高时,互联网使用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更明显。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互联网发展程度较高、社会信任水平较高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更显著。第三,进一步分析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过程后发现,高收入农户的互联网使用频率和互联网使用回报率显著高于低收入农户,这是互联网使用扩大农户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与已有研究相比,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数字鸿沟"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为理解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提供新的视角,扩展收入差距理论的研究范畴;基于区域差异和制度环境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为缓解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决策依据;从互联网使用的获取差异与回报差异的视角分析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90.
金融的不断发展与金融产品的日益复杂对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也愈发重要.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CHFS),以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自然实验作为工具变量,探讨了受教育水平对居民金融知识水平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的人群中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提升认知能力以及促进个体的社会资本积累两个渠道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因此,建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质量与覆盖率,增加基础教育投资,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从而有助于增加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上述举措对短期内无法广泛开设金融教育课程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