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294篇
丛书文集   359篇
理论方法论   173篇
综合类   2149篇
社会学   279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对CUKUR(2009)编制的高校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量表进行本土化修订,以形成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高校教师情绪劳动量表。方法:在专家评定和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20个题目的初始量表,对581名被试的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确定量表结构。结果:高校教师情绪劳动量表由4个维度19个题目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X^2/df=1.18,NNFI=0.98,CFI=0.98,RMSEA-0.03),各维度的CronbacWs口系数介于0.78~0.88之间。结论:高校教师情绪劳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2.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经济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发生地。《手稿》的变革是通过经济哲学的过程实现的。在《手稿》中,经济哲学的思想表现在人道主义对经济学的批判和经济学对唯心辩证法的改造的交织,因此,《手稿》获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3.
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出发,就当前中国经济理论界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高度科学抽象性,以及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4.
在历史问题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分别作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由于黑格尔的综合与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和直观方法脱离实践,在历史问题上均落入了意识形态陷阱,不自觉的作了历史的辩护士。马克思以分工为线索解蔽了历史之谜,把人类发展史的嬗变与作为人类外化劳动的直观展现形式的分工相联系,透过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鄙视的工商业实践这一现实的分工活动,揭示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展现了人类主体自身的分裂。马克思以分工为契机敢于直面历史的疮痍与丑恶,并努力在批判中开启人类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35.
论述了劳动价值论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科学。指出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应澄清两种误解 :第一、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即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或认为劳动价值论中排除了科技工作者的劳动 ;第二、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混同。阐明科技工作同样属于生产商品和价值的生产劳动 ;论证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既有统一又有区别。特别指出要结合新的现实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6.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被教育部新增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夯实社会法理论基础,正确诠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制发展中的应然与实然;要理顺课程体系,处理好这两者内容上的衔接;根据课程特点,强化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该学科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7.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引导其有序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回顾20多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程,制约其顺畅转移和合理流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现行的一些管理制度.本文从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制约进行分析,阐述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8.
农民收入问题的重新认识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产生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太低;深层原因是农业人口太多,人均耕地面积太少。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制定适当的政策,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9.
作为我国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矿工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平等缔约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等劳动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而西方各国在经历大工业的初步发展以后,纷纷将法律保障的重心由发展经济转向劳动者权益保障。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逐步调整立法价值取向,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监管制度,并且提升矿工的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四川省63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家庭的问卷调查为研究样本,分析四川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个体特征,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家庭收支、福利及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及促进土地流转具有积极效应;对农户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