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69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18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本文在吸取前人说法的基础上,结合古文献的记载,从文字学角度对西周铜器铭文中的"(O)"(目木)、"( )"二字重新进行考释;认为"(O)"(目木)仍释为"雍",但应指枲麻,是明确古代服饰"市"的质地之词;"( )"即古文献中的"裼"字,指裼衣.后者在金文记载的服饰中为首见.此外,本文还对这些服饰所涉及的西周社会制度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612.
张爱玲在塑造女性群像的同时也造就了女性话语霸权下男性系列的独特的精神蕴涵和人格张力,事实上,其传奇式的生命体验对这种形象的性别化处理有着隐约含蓄的指涉和衍生意味,寻找作者在对这些男性群像进行创造时的情感走向和话语态势,可以窥视到男性形象作为一个符码表征,在张爱玲小说中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意义指向,进而从一个新的视阈介入小说的文本内核。  相似文献   
613.
鲁迅小说中的男性既有作者的现实思考又融入了作者的生命体验,而其笔下的女性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真切的生命体悟,从而造成了鲁迅笔下男女形象内在的一个失衡.  相似文献   
614.
扇子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独有的含蓄美、韵味美,妆点和美化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本文分析了扇子作为单纯实用的器物与女子的诗情画意的象征意象境界,对中国古代女子的扇子情结进行了思考和解答,揭示中国古代男权压迫下的女子与扇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15.
借助于剽悍而血性的男性表象完成历史的宏大叙事,是邓一光刻意的追求,他需要通过阳刚铁血的雄性形象的塑造,来满足社会及自我的双重需求,这种理想化的历史图式中的重塑,充满着他对男性身份的想象性再造,也调动了他全部的生命积累和所有的激情,并且形成了他特有的男性话语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616.
论话本小说中的"女助男"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宋元以来男性渴求女性佐助的角色扮演世态 ,话本小说的作者纷纷把“女助男”母题作为创作的重心。该母题大体涉及到资助、智助、情助三个内容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地显示出男权背景下的女性主体意识。它是依照宋元以后市井社会舞台上出现的男权弱化与女性“丈夫化”现象而进行的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617.
颠覆男权中心话语,建立女性话语系统,作为一个理论主张,无疑具有最彻底的女性反叛色彩,但也有着明显的偏颇,实践中尤其显现出粗俗、轻浮与空想的毛病。话语系统的稳定性和宏大性,日用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分野,决定了文学化的女性身体语言无法撼动千百年来形成的话语体系。只有从身体语言资源中突围出来,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妇女解放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语言文字改革的点点滴滴的实际工作入手,才能谈得上话语的颠覆与重建。  相似文献   
6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which introduces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on “Mapping Queer Bioethics,” begins by offering an overview of the analytical scope of the issue. Specifically, the first half of this essay raises critical questions central to the concept of a space-related queer bioethics, such as: How do we appreciate and understand the special needs of queer parties given the constraints of location, space, and geography?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article describes each feature article in the issue, as well as the subsequent special sections on the ethics of reading literal, health-related maps (“Cartographies”) and scrutinizing the history of this journal as concerns LGBT health (“Mapping the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相似文献   
619.
为了解福建省2015年首批免费男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男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编人口学资料和基本情况,调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0名首批免费男幼师。结果显示:(1)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2)在敌对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女幼师;(3)在焦虑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专业男师范生;(4)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程度高,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高;(5)在校自我感觉良好,选择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好就业、免学费和喜欢小孩,当前最大的困扰集中于技能课的学习,尤其是舞蹈、乐理和钢琴。  相似文献   
620.
陈克华以惊世骇俗的身体表达成为华语诗界的标志性诗人.身体美学是陈克华诗写的出发点和最终旨归.他对肉体尤其是男体做了全方位的测绘,试图打破符号和意义给身体设定的陷阱,通过肉身化呈现自我主体.他以"败德者"的姿态,来审视自我,突破性别阈限,拆解异性恋霸权,释放自己的生命激情,倔强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在本质意义上讲,他的诗歌创作是其纳西色斯情结的外化.陈克华有待于以身体的"在场"为基点,从"个体化生存"拓向"社会化"生存,在更大的场域中建构起诗人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