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中美关系正常化既是本世纪国际局势和中美两国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结果,也与中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政治睿智和勇气密不可分。毛泽东、尼克松、周恩来、基辛格首先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奠定了中美新型关系的坚实基础。邓小平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参与和决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毛泽东晚年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1968-1972年的国际大环境依然是美苏冷战在继续。在远东,1968年1月,苏联坦克部队进驻蒙古。1969年3月,苏军入侵中国珍宝岛。苏、日继续为“北方领土”问题争执,苏联称日、苏“领土问题已经解决”,但日本的当权者一再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影响日苏关系的因素错综复杂,1972年1月,苏联外长访日表现出的对日友善是为了在外交上牵制中国,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1972.2)与日中关系正常化(1972.9)表明苏联未达到联日孤立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上获取信息、网上交流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因此 ,信息时代诞生了属于自己的言说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初步考察 ,勾划出这种新兴语言的基本特点 ,并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1972年 9月 ,长期处于胶着状态的中日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本文从体系结构、互动过程、单位属性三个层次入手对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相对完备的农业产业化立法是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机制的根本保障,可从精神领域、形式领域、内容领域来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立法可能的发展完善路径。精神领域之发展主要表现为价值目标方面,应充实农民参与规范以平衡相关立法价值目标的作用对象。形式领域之发展主要表现为立法体例方面,应清理相关立法以实现立法的规范性转向。内容领域之发展主要表现为立法内容方面,应编纂相关立法而就产业化龙头企业问题、农业产业链问题和多元产业利益联结格局问题予以系统化规定。  相似文献   
16.
日韩邦交正常化谈判(1951-1965)历时长达14年之久,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尤其受到美国东北亚战略的影响。反之,日韩会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亚冷战格局的演变。探讨美国在日韩邦交正常化谈判中的作用,可以分析美国为什么“搭台”以及如何“搭台”的。  相似文献   
17.
18.
确立精品意识,创立品牌期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报要创立品牌期刊,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确立精品意识,争创品牌期刊;三要坚持学报的特色化;四要在学报编排上坚持国际化与规范化;五要全面实现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图书馆在新的环境下有了新的职能,具有新的特征:信息量大,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读者社会化。新环境对图书馆的分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分编工作扩大化,分编资源共享化,分编工作标准化,分编产品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This ethnography focuses on the techniques of normalization used by university professors who are accused by their colleagues of bullying behavior. We examine how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values of the university provide protective coloration for academic intimidation and discourage both the detection and effective labeling of such behavior. In noting that attempts to label bullying behavior frequently fail because the judgments are seen as mere matters of opinion in an environment whose principal currency of exchange is opinion itself, we modify and extend Sykes and Matza's discussion of neutralization techniques to academic settings. While we cannot speak to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guilt feelings on the part of alleged academic bullies, or to whether neutralization techniques successfully assuage such feelings, we can nevertheless discern the oper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to resist the imputation of unflattering social identities and/or to lay claim to public identities that are highly esteemed within the academy. Moreover, we identify three additional techniques of normalization that are employed by alleged ivory tower bullies: appropriation and inversion, in which accused bullies claim victim status for themselves; evidentiary solipsism, in which alleged bullies portray themselves as uniquely capable of divining and defining the true meaning-structure of events; and emotional obfuscation, which takes the form of employing symbols and imagery that are chosen for their perceived ability to elicit an emotional response on the part of an academic aud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