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274篇
民族学   64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678篇
理论方法论   270篇
综合类   3959篇
社会学   320篇
统计学   7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美铁路行业治理制度及其效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铁路行业治理的视角,以铁路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及其行业内协调制度为分析对象,分析中美铁路行业治理制度环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讨中美铁路行业内协调的制度安排的细节及其差异性,并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研究中美铁路行业内运营协调的信息体制及其效率差异,分析其清算制度的不同激励效果与适应性差异,阐述其对中国铁路重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斯·韦伯与教育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韦伯的社会学中,各个分支社会学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关联,宗教、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混成一体,很难区分出中心和边缘。也正因如此,论述韦伯的教育社会学,就绝非是在描述韦伯社会学中一些处在边缘的非体系性的有关教育的散论,我们更应看到的是它内含着丰富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性。在“韦伯的教育社会学”层面,我们可以讨论韦伯就教育究竟著述了些什么;在“韦伯式的教育社会学”层面,我们可以着重探讨后人在韦伯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下进行了怎样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韦伯的社会学与教育”层面,要讨论的是,从韦伯的社会学原著中,或者从有关韦伯社会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掘出什么样的具有深层次启发意义的教育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103.
为探寻刑法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当而科学的判断标准,我们提出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质的“公职论”,探讨了“公职论”的法理根基与政治学基础,并进行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刑法学释义与分类。  相似文献   
104.
均势是个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操作复杂的国际战略,从近代以来它一直为西方政治家、战略家和外交家所推崇,因为他们相信均势能够给“自然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带来和平愿景。本文对国际国内学术界关于和平与均势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均势的功用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关于均势与和平互动解读的得失作一个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5.
作为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概念,“国际社会”具有两面性。从表面上看,“国际社会”是国际行为体之间开展合作的场域,应建构和维护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因而在国际交往中不应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和以意识形态划线;从本质上看,“国际社会”是国际行为体开展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场域,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性的关键是国际话语权,其实质是国家(或国际社会成员)的国际利益。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考察“国际社会”,有利于看清“国际社会”的本质,这对于深入理解国际热点问题和国际舆论的实质,特别是对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surprising and seemingly mundane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passing notes during professional meetings. Based on 34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women in a hyper‐masculine organization — the Israeli military — this study focuses on what I term gendered practices of public ambiguity. It demonstrates how these practices shed light on three interrelated paths to power at work: (i) practices of public intimacy between men; (ii) practices of women's degradation by men; and (iii) practices of recognition claims by wome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publicity inherent in the routine passing of notes and the ambiguity of their contents calls for a more nuanced theorization of gendered power practices, which transcends the accepted dichotomy of doing and undoing gender, reproducing or challenging the symbolic gender order. The findings show that gendered micro‐practices can become polysemic symbolic spaces in which women redirect the flow of power, if only temporarily and locally, and turn it into a multidirectional and multi‐agentic resource. The conceptual contribution of these finding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positioning of women in hyper‐masculine environments as pragmatic subjects who (re‐)construct mechanisms of power out of the restricted repertoire available to them.  相似文献   
107.
How do social movements gain concessions from large corporations? The ability of protests to attain leverage by imposing disruption costs on their targets is widely assumed but less often tested. In this article, we assess the ability of protests to attain concessions by disrupting three broad sources of interest to firm officials: maximizing shareholder value, gaining positive media, and fostering a well-reputed image. In contrast to the body of research on the benefits to movements from shaping media discourses and damaging the reputations of their targets, we find that only market disruption provides protests with leverage. We show thi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an original database of protests against large corpor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five years, 2005–2009. This study advances social mo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by demonstrating the ways in which the interests of large corporations provide insurgents with means of attaining leverage over their targets. It also speaks to the broad debate over the importance of disrupting the material versus symbolic interests of movement targe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n it comes to obtaining concessions from large corporations, it is material disruption and not symbolic disruption that provides movements with leverage.  相似文献   
108.
考试制度给人们以公平正义的理念,但目前我国博士招生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与思考。博士招生究竟应如何定位,如何能真正达到社会公众所期待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这是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博士培养的目标入手,考究传统招生中的笔试与面试之弊端,提出在有机结合笔试和面试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弊端发生,以增进博士选拔制度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9.
公共权力在本质上来源于人民,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当前公共权力异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其后果相当严重.因此,必须加强预防和遏制,从物质、文化、伦理、制度等方面,来保障公共权力能够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10.
行政法制监督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依法行政和行政法制化的重要内容。权力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其对行政的监督是行政法制监督的重要方面。我国的权力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制监督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运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权力机关的行政法制监督也呈现出不足和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