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7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13篇
丛书文集   838篇
理论方法论   409篇
综合类   6051篇
社会学   400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为了解我国农村幼儿园园长的专业素质水平现状,找出农村园长亟需提升与改进的关键问题,采用自编的《幼儿园园长专业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86名农村园长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园长的专业素质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园长的学历基本达标、专业背景状况良好、任职前的幼儿园工作经验不足以及培训层次有待提高;农村园长专业素质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不均衡,在“优化内部管理”维度得分最高,在“规划幼儿园发展”维度得分最低;中、西部地区农村园长的专业素质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农村园长的专业素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五项提升农村园长专业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2.
笔者以“互联网”为主线,以泉州市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泉州市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发现,泉州市农村幼儿教师存在低教龄化,培训内部动机强,对互联网培训模式的认识与理解不足,自我监控能力弱,重专业知识、轻通识教育等现象。为此,提出构建互联网下的新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互联网培训的监控能力,形成丰富和增值培训内容等建议。  相似文献   
963.
社区营造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乡村文化多从文化的表象层面进行建设,一是相对现代文化或主流文化的认识,针对贫穷与落后的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造建设工程;二是从文化多样性原则出发,针对快速消失和同质化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工程。这忽略了文化空间及其整体性的内在关联。透过文化政策实现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自觉,社区营造作为一种强调社区自主的文化重构过程,对建立以民族村寨为社区平台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4.
以广东省268个镇乡辖下的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财务监督机制调查结果为样本,运用LOGIT和OLS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财务监督机制是否发挥作用及其对组织经济绩效的影响,发现相对于中介机构代理监督模式而言,“三资”中心监管、镇政府委派人员监督模式均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其中镇政府委派人员监督模式对组织经济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务监督委员会开会次数越多、财务公开程度越高越能较好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且显著影响组织经济绩效;村务监督委员会组长具备会计知识时有利于提高组织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965.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正式规则和实施特征两方面存在模糊性,正式规则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有意性模糊和两种形式的产权公共域,实施特征的模糊性则表现在渐进式实施和选择性实施两个方面。已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由模糊到清晰的逻辑,主要沿着不断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和逐步增强地权稳定性两条主线逐步展开。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坚持产权逐步清晰化路径,以土地确权为基础,以“三权分置”为原则,合理细分土地产权;以土地财产权实现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切入点,逐步提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强度。  相似文献   
966.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农民集体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近年来农村社区腐败不断侵蚀农民集体权益,与产权改革的目的呈现冲突。农村社区腐败治理问题需要放置于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与变迁中进行理解,特别是从基础性的产权治理入手来进行探究。当前,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因集体产权归属不清、责权不明和保护不严等,使得农村社区治理逐步陷入缺乏合理有效产权支撑的困境,突出表现为社区居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社区“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利益分配与集体经济主体缺位之间的矛盾。下一步,伴随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推进,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成为农村社区矛盾解决的重点,农村社区腐败治理的关键,就是要确保农民集体有效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重点从明晰产权主体、实施政经分离、完善赋权增能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采取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机制、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参与机制等,有效建构起预防和治理农村社区腐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67.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发展日益不平衡.为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重庆市与成都市于2007年被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评估统筹城乡政策的实施成效,文章采用双倍差分法,以重庆市为处理组,以浙江省为控制组,运用两个地区2004-2013年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探究.在控制了金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等因素条件下,统筹城乡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重庆市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并且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68.
在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职业”的“一次分化”之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力移民正发生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地位认同的“二次分化”。利用CGSS2013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农村劳动力移民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成为获得较高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声望、权力和收入)的关键机制,而社会资本则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收入回报。此外,在其主观地位认同的分化过程中,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移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基本定位,而以“相对剥夺感”为核心的社会体验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客观地位认同偏移的具体方向。相对剥夺体验较强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下偏移”,相对剥夺体验较弱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上偏移”。  相似文献   
969.
留守家庭是我国城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转型的产物,农村留守家庭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转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特征具有独特价值。基于劳动力迁移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国外留守家庭产生的原因,分析留守家庭现状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检视发现,中国农村留守家庭有其特殊性,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多重影响。农村留守家庭的产生不仅源于家庭,更有复杂的制度、政策以及经济原因,要将留守家庭问题纳入到城镇化发展战略中来,创造农民举家迁移的进城市民化和就地集聚城镇化的制度环境和自由选择条件,才能解决留守家庭衍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0.
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是合理优化农村医疗资源配置的重点。通过联立方程检验卫生可及性对农村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以及就医行为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卫生可及性无论对老年人村镇医疗机构还是县市级医疗机构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选择到村镇医疗机构就医的老年人有较好的健康自评状况,同时健康自评越高的老年人到村镇医疗机构就医的概率越高;而选择到县市级医疗机构就医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相对较差。同时,健康知识无论对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还是就医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