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66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1067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31.
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领导工作中创造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的基本领导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党的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和运作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基本领导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32.
近来,关于升息的议论较多,然而从当前中国经济实际情况来看,升息应该谨慎对待。因为从物价水平看,物价虽然维持涨势但已趋缓,通货膨胀压力减轻;从投资看,当前宏观调控已见成效,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得到抑制,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从消费角度来看,升息将不利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不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从中美利差看,升息会进一步增加套利资本的流入,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933.
不动产善意取得之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意取得是各国民法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对绝对主义所有权原则设立一种限制。本文对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理论存在的分歧进行分析,指出其理论存在的不足,并从利益失衡论、物用优先论和法益保护说角度出发,阐发了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4.
民法中规定的成年监护制度只适用于精神病人,对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监护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老年监护制度是老年人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老年监护制度,保障其合法权益,是我国民事理论和司法实践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此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明确规定了这一制度,是立法的一次进步。为保障该制度的良性运行,需从原则确立、制度设计、措施跟进三方面科学构建完整的老年监护体系。  相似文献   
935.
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应首先进行概念界定,从形成条件、理论体系、国内战略、国际战略、党际战略等方面构建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引用如系统论、影响论、心理分析等新的研究方法。进行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宽"国家利益"的研究领域和视野,使其从单纯的国际政治领域延伸至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学等领域,而且有助于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研究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观及其战略的构建。  相似文献   
936.
冯旭  蔡立群 《民族学刊》2021,12(9):84-92, 12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对社会治理作出的全新谋划。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治理既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要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共同意愿与利益诉求。要实现这种内在的统一,就需要发动社会力量,让公众参与到多维建构的实践当中,通过全维视野的战略布局与多维构建的实践来共同生成。民族地区的治理模式创新采用的手段应该主要是调试、优化、改革与民族地区发展这一主题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最终要满足民族地区的社会需求。首先,通过完善现代自治下的法治化治理,将自治和法治相融合,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发挥自治制度的功能和优势;其次,在社会组织进行引导和管理的同时,改变之前社会组织设立门槛高,手续繁的问题,重视对其培育和扶持。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调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协同互建。最后,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在对传统的治理技术进行创新完善的同时,需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利用好科技创新取得的技术突破。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网上数据信息平台,交流平台等现代化的联动共治平台。  相似文献   
937.
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广为社会各界瞩目。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并简要分析拆迁制度的法律特征属性,然后着重剖析具有强制力的城市房屋拆迁的理论依据,即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从法律上判断一项具体的拆迁行为是否合法的唯一标准。为规范拆迁,保证政府拆迁主管部门在拆迁活动中正确履行相关职责,应当借鉴有关国家在城市改建中的公共开发制度和广州市的城市房屋拆迁模式,以期建立一套更科学、公正、有效的房屋拆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38.
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运行规律的反映 ,其效力贯穿于公司法的始终 ,是贯彻公司运行始终、调整公司内外部关系的根本准则。其具体种类包括 :利益均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自治原则、股东股权平等原则、股东有限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39.
公共利益与公共悖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历史考察 ,以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对比分析 ,将公共利益界定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存在的三个“公共悖论” ,即 ,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的冲突 ;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政府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940.
民事纠纷的发生表明了当事人对利益状态的不满或者是对实体法效力的挑战和质疑,这足以构成司法救济介入的逻辑前提。无纠纷便无诉权,无诉权便无审判权,诉权与审判权存在着互动式的紧张关系,两者需要进行有效地对接才能完成诉讼程序的纠纷解决功能。概念法学认为,法官仅需采用"三段论式"的推理便可以对是否救济以及如何进行救济作出理性的判断。而利益法学认为,由于立法者对利益的安排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当事人的诉求力与法院审判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因此有必要对审判权重新界定,以跨越该缝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