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医学界有识之士的极力倡导下,民国政府逐渐变革医疗卫生体制,施行公医制度,确立了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疾病防治模式,疾病控制策略也开始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转变。抗战时期,公医制度在抗战大后方得以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加速了中国医疗制度由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过渡,但也存在公医制度设计理想未能很好满足当时社会现实医疗和防疫需求和民众观念契合程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国医政界和医学界对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将享受医疗保健视作国民天然的权利,并把政府界定为国民医疗保健责任的承担者。对于战时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质量和体制问题,医学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而医政界也作出了自觉的检讨。两者都将建立公医制度作为战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林 《南都学坛》2005,25(1):30-33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医制度,是国民政府在引进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其目标在于降低人口的死亡率,抑制传染病流行,降低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增进国民健康。它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政治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医制度。但它体现了政府对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视,推动了中国医疗保健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民国时期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实施公医制度来解决。为此当时的学者们分别从公医制的实施意义及实施公医制的具体方法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意见,很大一部分与医学教育的制度相配套。经过个别医学校的试验成功后,公医制得以初步成型,并对当时的医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