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讨论了双交错Millitron波系统的设计方法,并采用通过式谐振法对双交错Millitron的色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和作者所得到的理论结果[4]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出现误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对应届大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暂缓就业状态的客观描述。如何正确看待"就业"现象,引导毕业生走出消极就业的误区,树立正确就业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应对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加速逻辑下的阅读嬗变与阅读危机并存,一方面,呼吁加速新型数字阅读的推广,另一方面,倡导阅读减速与沉浸以抵制其浅表性发展。由此,阅读逐渐陷入“快”与“”的二元对立迷阵之中。文章重新梳理了“速”时代阅读变迁的特点及缘由,分析了“”理念下传统阅读复现的理论脉络与现实表现,进而以更理性的视角对阅读的“快“””博弈进行了再阐释,指出阅读发展中存在对立统一、共鸣演进以及走向公共的逻辑内涵与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就业”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的焦点、高校就业工作的痛点。当下大学生“就业”现象可以划分为主动型“就业”和回避型“就业”两种类型。大学生“就业”既受制于社会结构的约束,同时也是个体职业决策自愿选择的结果,是复杂社会结构约束下就业形式与就业观念多样化的综合体现。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现象背后的隐性因素,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帮助大学生优化择业观念,重拾就业信心,重塑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生就业呈现出灵活性和“就业”趋势。近年来,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形势造成较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弃即时就业,成为值得关注的“就业族”。政府、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现象进行数据收集和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及社会影响,将大学生“就业”现象归类研究,探索导致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针对现状和问题,从高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国内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高职生价值理念等多方面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现象日趋严重。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国家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在积累多年就业工作经验和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本文从社会、高校、家庭、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并提出高校、社会、家庭“全员”助力高职毕业生就业,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课堂课外“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分阶段分年级“全程”传递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就业技巧。通过“三全育人”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逐步减少高职毕业生“就业”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拟场方法对由二隙缝耦合腔链所构成的“捆扎式”双通道波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到该结构的色散方程及耦合阻抗的变化趋向,并与传统单耦合腔链波结构的色散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高晓春 《职业》2014,(15):123-124
德育是一种教育理念,相对于当下普遍存在的重结果、看成绩的速成教育,德育更注重教育的过程与人性的特点。本文运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诠释了德育遵循规律、重视过程的科学之处,也展示了德育理念下,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兴起于意大利的食和城运动,已经成为对抗速食文化尤其是文化趋同化的一种体现。近年来,国内学者更是将城理念引入我国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因此有关城运动的内涵以及城对于全球化问题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意大利食、城运动的兴起置于全球化背景中,探讨城运动的缘起、内涵、特质等,使之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