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60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4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144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文章通过对我国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嵇康《声无哀乐论》中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音乐与情感、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问题的分析论述,结合我国音乐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做了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都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回应。它们是人类从不同层面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 ,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 ,即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人与人的平等 ,强调创新的作用。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旨归 ,即都关注着人类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 ,而语言的形成由思维来决定。不同的思维方式必定反映在语言的结构上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造成了英汉语言从文字到语篇结构的不同。汉语受重形象、重综合、重本体的圆式思维模式影响 ,产生了以形声义为一体的汉字。汉语句子和语篇结构以语义为中心 ,无词形变化和严格的语法限制 ,是一种“意会”语言。英语受重抽象、重综合、重客体的线性思维模式影响 ,句子结构严谨 ,有明显的词形变化 ,并以被动语态居多。了解思维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帮助外语学习者从更广泛、更深入的角度去了解语言 ,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6.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NP1+VP+NP2”这一结构四种不同的层次分析方法,总结不同层次中NP1和NP2的意义和表达形式,用30余万字的语料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检验,目的是试图为计算机识别这一结构提供语言形式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之外的写作在 张宇众多的小说中,我一直认为《活鬼》是个具有特色的作品。这不仅在于它为我们的文学史提供了侯七这样一个生动、独特而又极富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更在于它在传统的写作之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透视丰富复杂的民间文化与生命智慧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李泽厚的美学历程是一个“人”的历程,是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时代进行展现和思考“人”的历程。五六十年代,“人”是社会的人和实践的“人”;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人”是实践的“人”和主体的“人”;80年代中期以后,是从“新感性”的“人”到“情感本体”的“人”。李泽厚以自己的理论个性,回答时代的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关怀。  相似文献   
10.
依照《易传》所描述的的宇宙生成图式,《文心雕龙.原道》篇从“道”与“文”的衍化生成关系上阐述了文学本原论的观点。原始的道——自然的文——广义的文——狭义的文,这是“原道”论为文章溯求本原所作的逻辑推论。考察《原道》篇“道”的哲学本体论和文学本原论意义,可以理清道——经——文三者的关系,进而认清《原道》篇在“文之枢纽”中居于“宗经”主张的理论基石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