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彭江浩 《民族论坛》2006,(10):40-41
监生是一个有着丰富个性的文学典型,与科举文化有深刻的联系。他处于一个迷科举重功名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也存在于一个写儒林以异化与扭曲的文本语境中。他也是一个被科举文化扭曲了人性的人,其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虽着墨不多,但却以其吝啬赢得了世界的认同,"两茎灯草"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细节.<乔家大院>中的陆大可在书中是一个不太起眼的配角,但这个"山西第一抠"却用自己独特的吝啬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严监生和陆大可都以吝啬而闻名远近,但在吝啬的表象下其精神实质却大相径庭,本文试从多侧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中的监生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宇苗 《学术交流》2007,(4):175-177
在“三言”、“二拍”中,小说作者塑造的一系列监生形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生性风流,贪恋女色。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三、贪图钱财,不择手段。监生形象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之所以在小说中如此艺术地逼真地体现并得到当时社会上的广泛认可,一方面因为监生这一形象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是明代中后期相当一部分人通过金钱财物获取功名地位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与作者本人的经历、作者的小说创作观及其社会舆论对监生种种劣行的态度与看法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信念的力量     
[赏析] 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 身家百万的泼留希金,每天一早把村路上的所有垃圾都捡拾回家才心满意足;弥留之际的葛朗台,把超度所用的金十字架抓到自己的手中才肯咽气;气息奄奄的严监生,直到油灯中的灯草由三根变成一根才肯合眼——“只想占尽天下所有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非生员 ,他以什么身份参加乡试 ,长期以来众说不一 ,至今仍是一谜。如果说康有为因其祖父殉职而获“荫监生”资格 ,那么“荫监生”资格的获得 ,必定是在其祖父死后 ,然而康有为第一次乡试时间却在其祖父生前。如果判定康有为是监生 ,又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矛盾之处。文章以为康有为很可能是通过录遗试而取得乡试资格。  相似文献   
6.
民间有句俗语:“节棉有衣穿,惜粮有饭吃。”为了提倡节约,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严监生临死的时候说不出话来,瞪着两眼,挣扎着伸出两个指头,大家都在猜测,有的问,老爷,是哪里还有两份账没有收回吗?严监生依旧僵着两指,有的问,老爷,是哪里藏有两个金元宝吗?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由于临死之前伸出两个手指头这一经典情节,素来被学术界定性为吝啬鬼的形象。尽管近几年陆续有了不同声音,但终究归根于对这一情节重新解释的乏力,严监生吝啬鬼形象难以有根本性的动摇。从读者、当事人、作者三个角度,对关乎严监生本质上是否为吝啬鬼的这一经典情节可以进行全新的解读,力辩严监生吝啬鬼形象之冤,为严监生招魂。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与严贡生兄弟是相互含纳、彼此补充的统一体.同样贪吝,严监生是损人不利己,具有敛财性;严贡生是损人利己,带有敲诈性.同样自私,严监生是肩负种种传统思想的包袱,对大环境中的道德人伦无比在意;严贡生是肆无忌惮,视传统道德如弃屣.严监生患得患失而虚伪,严贡生则彻底扯破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他们的形象表明封建末期那些与土地关系密切的儒生是怎样追求功名富贵的,以及决定其伦理风貌、生存方式的具体样态.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稀金以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 ,堪称吝啬鬼的著名典型。他们生长在不同国度、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既有突出的共性 ,也有鲜明的个性。为此 ,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比较论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严监生与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进行辨析,认为他们在个性特征、行为表现、精神实质等方面有极大不同,严监生是具有吝啬和慷慨两面特征的另类形象,他既吝啬又慷慨的矛盾表现取决于中国科举文化和封建伦理压制下的卑微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