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佛教产生于印度,在人华后得以广泛流行,经过与中国旧有的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同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汉传佛教。自4世纪始,随着中国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散,汉传佛教也随之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并回传于中亚乃至印度。与此同时,我国四裔古代少数民族大多也都受到了汉传佛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历史上曾对我国北方诸族(如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回鹘佛教,就是在汉传佛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陈伯海先生祖籍长沙,但生长于上海,言谈举止看似吴化。他自幼喜读闲杂之书,较早涉猎哲学典籍。进人大学后,广泛阅读中西文论,偏好思辨的苗头显露,独立思考的个性形成。1957年3月,华东师大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钱谷融先生因《论“文学是人学”》惨遭“围剿”,陈先生适逢其会,聆听钱师之论,大为服膺,即不顾严峻情势,  相似文献   
3.
4.
2013年,《百年红学》栏目历时两年共十二期刊发的"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系列以《红学学案》之名结集出版,它既是新时期红学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为红学学术史研究增添了一部新著。"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系列的创意,出于《百年红学》栏目与撰者高淮生教  相似文献   
5.
2013年7月5日—6日 ,"百年红学"栏目"当代学人红学研究综论"系列作者高淮生教授应我刊邀请到编辑部座谈。座谈会由学报主编、"百年红学"栏目主持人张燕萍主持,副院长李树桦、编辑部副主任范富安及编辑部全体同仁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在严羽所谓“盛唐诸公”中,岑参年岁特晚。他生于开元三年(715),到安史乱爆发的天宝之末,恰进四十强壮之年,这正值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代,可惜便匆匆结束了。不过,从这时到大历四年(769)他卒于成都客舍,仅得十又五年,更其短暂。所以他基本上属于开元天宝那被李白歌为“国容何赫然”的鼎盛时代。那是  相似文献   
7.
"事象"是中国缘事诗学的核心概念,它在言事诗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古代诗学多着力于意象的营造,而忽略了"事象"的发展。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下,仅仅用意象来阐释诗歌,建构诗学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于此语境之中,很多学者对意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事象研究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对诗学事象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事象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而且也有助于全面建构中国本土的缘事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文体的内涵精髓而非现代小说的一般形式出发 ,应以“唐五代通俗小说”代替“唐代话本”概念 ,指称唐五代以通俗语体包括通俗说唱语体写成的虚构性叙事作品。它们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强劲而耀眼的开端。这不仅是就量而言 ,更是就其具有丰富、深刻的美学和历史价值而言 :在遗落当代史的时候反映了当代史 ;其诗笔、诗思、诗情可与文人传奇相互映照又迥然不同 ;特别善于“把死历史作成活戏剧” ;在小说题材、形象和描写技巧诸方面均取得可观成就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中文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08-2018年间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的研究热点、关键话题和学科参与度进行分析。提取的5个关键话题包括国家话语、语言教育、语言规划、国家语言能力和语言能力。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具有一定的跨学科属性,但学科参与度和影响力的均衡度不强,未来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增强研究的广度、深度与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甲午战争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近30年来,中国的甲午战争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逐渐深入,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数个研究较为集中的领域,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视野,还是从史料发掘,观点创新,都涌现出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天的甲午战争研究不仅仅限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抑或中日关系史研究,已延伸、扩展到地区史乃至世界史研究领域:一方面,在传统上以中日关系史为切入点的研究基础上又增加、涵盖了近代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从而使甲午战争研究多维化;另一方面,研究理论与方法呈多样化,除使用传统实证史学、比较史学的方法外,还多运用现代化理论、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理论方法进行了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