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342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6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35篇
理论方法论   169篇
综合类   1752篇
社会学   347篇
统计学   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林雪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重要诗人,她“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风大气沉郁。她近期的诗歌,情怀与思辨相互倚重、酵化,介入生活与提炼心性同步发力,题材多样,手法多变,情感收放自如,气韵放达从容。她对现实的观照,对时空的架构,对存在的开掘,都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她自觉地从先期女性主义诗写中觉醒,到如今的清澈中隐显尘世的味蕾,对生活细节和感念触觉的精妙镂刻,以及对世道人心的专注和细致打量。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史研究中,对哲学家之哲学的解读与其私人生活的考察之间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关联,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却又不易回答的问题。而且,正像对“哲学”这一概念的本质主义理解是不可能的一样,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一个本质主义的解答。不过,借助两种哲学类型的区分以及哲学史研究过程的三阶段划分,我们能够相对具体而又深入地来分析和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儒家以个人道德修养或国家仁政原则、礼义原则解释、运用《诗》;墨家从治国理念来释《诗》,把所引之《诗》说成是圣王之言;道家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否定了《诗》的文化价值;法家从功利主义立场出发,否定了《诗》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古老发祥地 ,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其民歌也如离离原上草一样繁茂。流传在呼伦贝尔蒙古人口中的民歌珍藏了民族的心音 ,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习俗。我们从呼伦贝尔民歌———这一劳动人民世代创造并传唱的“心曲”中可以看到它所体现出的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发展和变化。这些表现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呼伦贝尔民歌 ,以草原奔放、豪迈的性格 ,为我们展示了当地蒙古族人民衣食住行的一幅幅画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学领域出现的一批"新文本",在其表现内容上,尤其是思想观念方面,有着长足的突破,其中相当部分进入了各个层面的语文教学读本。本文认为:由于语文教学的性质,在文本解读上,正确的解读需要做到两点,即"读懂"和"敢懂"。读懂,是指解读必须建立在作品的本义基础上,同时又必须在学科知识上有依据的;敢懂,是指作品中出现带有"禁区"意味的思想观念时,在读懂之后能敢于认可自己的解,从而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课目应有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9.
诗词意义可区分为词典意义的陈述和解释与诗意意义的解释与描述。论述诗词的诗意意义的构成方式 ,指出诗意意义的解释和描述比词典意义的陈述和解释更接近于对诗词本身的把握 ,但这种接近对古典诗词的把握来说 ,还隔着两层 ,即文字文本诗意经验层和声音文本诗意经验层。  相似文献   
10.
诗词是一伟大的文化遗产 ,而赏析诗词却有不同的方式 ,换一个角度去欣赏诗词能有更大的收获和惊喜 ,从中更能体味人生和历史的沉积 ,感悟到诗词的魅力和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