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20世纪50年代张恨水的通俗文学创作在选材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主要精力转移到重写家喻户晓的民间传奇故事上。通过对张恨水这些不大受人关注的作品进行条分缕析的解读,可以进一步体察50年代特定的文艺环境对作家心理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潮汕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在时空两个维度传播人文精神,以“两个文明”建设相互结合的方式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潮汕民俗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独特性、完整性以及它在海外的重要影响,因而可以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通过精心筛选、系统规划、深化民俗问题的学术研究来做好这件事。  相似文献   
3.
湖北景阳土家族民间传说以地名、山川景物传说见多,可以说每一个景点都是一个民间传说的发祥地.兴隆寺村是景阳镇的一个自然村,其变革和民间传说无不反映出景阳土家人族源问题,居住特点及文化心态,调查完善其民间传说的文化演变,对于促成"景阳文化"的形成,开发景阳土家族旅游资源,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小集镇建设,活跃和繁荣农村经济,全面认识土家族文化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小说受民间文学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上的民间性,二是表现手法上的民间趣味,二者共同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民间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5.
对于“民俗学是什么”,学界内外存在着普遍的误解。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使民俗学研究走出低谷,美国民俗学家们经过激烈的论争,最终支持对民俗学进行文化政治学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这一研究范式背后连续性的问题意识,讨论了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要以县卷本故事和民俗志的编写为重点,强调民俗志的编撰要符合有关要求,呼吁对壮族创业女神米洛甲(花婆)濒危民间文艺遗产项目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7.
刘岚 《学术探索》2006,(4):118-121
鞭炮作为春节的文化符号已经延续了过千年,承担起了不可替代的民俗使命,承载着人们的寄托和感情,是一项百姓非常喜爱的年节习俗。鞭炮年俗共经历了三次沉浮起落,第一次是民国初年,由于国家政权变化交替,社会秩序的嘈杂无序;第二次是“九?一八”之后,国家面临厄运之际;第三次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由于环境的改变,燃放鞭炮造成了火灾、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现实社会问题。通过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民俗活动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民俗本身所具有的强大惯性。对于民俗活动,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干预,必须尊重民俗应有的规律,适当调控,顺应民俗发展的历史,实现民俗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在吴承恩《西游记》小说成书之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便以戏曲、小说、说唱等多种艺术样式广泛在民间传播,这无疑为吴承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里依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等相关文献,从取经人、取经故事、取经故事的寓意等三方面,比较《西游记》成书之前的这些原始材料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的异同,以此考察吴承恩作为小说家的独特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黔东南旅游的逐渐升温,黔东南这块自然山川秀丽、民族风情浓郁的宝地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知晓。但由于旅游推广中的一些误区,使得旅游者到黔东南旅游困难重重,而其中如何进入的问题,更是困扰着旅游者,使其只有望洋兴叹。本文从旅游推广的角度,以自驾旅游者为核心,为其量身定做一条具有实用价值的旅游线路,旨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到黔东南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亚流行的野女掠男母题,当起自中古佛经中的海外异类结亲母题。但故事在中国误读过程中进行了新的“性别置换”,多体现为男性主人公因祸得福,实为一次带有男性“艳遇”性质的行为,仙话理想色彩十分鲜明。母题体现了华夏中原人与边缘地区交往的心态,突出了故事发生地区的边缘性。明清小说野史叙事主要表现为:1.南方野女变得友好了;2.她们往往还具有中原人一样的敬孝、忠君等伦理观念;3.“野女”形象往往为佐助平叛英雄立下战功的女将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