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69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116篇 |
社会学 | 7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关晓丽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29-31
目前学术界对于<周礼>中的司寇及其官司机构众说纷纭、莫衰一是.视<周礼>为西周作品者,便照般<周礼@秋官>作为西周司法机构的原貌;视<周礼>为伪书者,则对<周礼>一笔抹杀.笔者认为,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周礼>虽非西周作品,其设官分职带有很大的理想色彩,但结合其它传世文献和金文来考察,<周礼>的史料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2.
93.
桓占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69-83+220
周礼作为西周制度化的理论成果,应与周初统治者化解现实危机,解决社会矛盾,建构宗教政治认同的执政实践有关。西周立国之初,由于武王杀伐过度,引发了殷遗民的对立与反叛,酿成了内外交困的“大艰”政治危机,使“作新民”成为周初最大的政治。周公营洛邑以移顽民、迁九鼎以祀上帝、称殷礼以升文王,成功建构了殷遗民对周王朝的宗教政治认同,周礼的宗教基础、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也在这个进程中得以形成。周礼虽然也因循了不少殷礼的礼仪形式和准则规则,但本质而言,周初政治实践才是周礼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9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97-106
《周礼》一书于诸经最为晚出,且记载多有不合之处,因而历来存在很大争议。刘歆最早提出《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道,经过礼学专家郑玄的认可,这种说法后来得到更多的认同,孙诒让作《周礼正义》也延续此说。为了弥合"周公作《周礼》"这一默认前提,孙诒让有时不得不勉为其说,把歧异之处解释为时代差异是最常用的方法。孙诒让的学术背景、经学立场、个人局限,以及当时激烈的今古文之争,都是他延续旧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5.
周礼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他生前积极主张研究与推广自然语言的逻辑,对我国语言逻辑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周礼全先生对语言逻辑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周先生是我国第一位正式提出自然语言逻辑的概念与体系的逻辑学家;(2)周先生在语言逻辑上最有创意的理论是四层次语义理论;(3)周先生最早介绍了国外的预设和隐涵这两种语用推理方式;(4)周先生强调语言逻辑中要讨论修辞问题. 相似文献
96.
西周时期已经存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分立,是法律史学界很流行的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周礼》中关于大司寇听狱与听讼的不同规定,再加上汉儒所做的"争罪曰狱、争财曰讼"的注。然而,由于《周礼》中关于听狱与听讼的不同规定及郑玄的注没有能够得到先秦时期其它典籍的印证;且反映西周时期司法状况的铭文内容也不能表明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之间存在差别。这样一来,依据目前的史料,尚不能证明西周时期在审理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的程序上有质的不同,因而西周时期已经存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分立的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7.
杨宗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6):43-46
“郑声”是有别于雅乐的流行音乐的通称,其旋律繁杂,节奏明快,抒情细腻,并常与女乐相配合,追求情感与感官的快适,极富魅力,极具娱乐性,故而被斥为“淫声”。“郑声”之“淫”与郑国的社会现实有关。具体说来,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军事较为强盛,处于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商业发达,受殷商文化的影响而巫风盛行,加上周礼的衰落等都对“郑声”之“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宋卫齐楚也有“淫声”,但这些国家有其特殊性。郑因与周天子同宗等原因,郑声更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现实而为孔子所恶。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对我国习惯法研究的现状、传统法学理论面临的困境及习惯法本质特征的探析,通过对周札的广泛性特征、周札道德与法的双重性质以及周礼与成文法之间的对抗的考究,发现周礼是在夏商之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成文法颁布之前的一部较为完备的习惯法。 相似文献
99.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理性时代的开端,其重要肌质是礼和乐,基本发展动力是礼与乐的张力互动。周民族的祖先信仰以及由之形成的人鬼崇拜和农耕情结,构成了基本族性,它为礼、乐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周礼“损益”殷礼而来,其实质不在于礼仪、礼器、礼制、礼义的革新,而在于理性精神对商代的非理性传统的改良。周乐德性内涵的确立动摇了长久的巫性传统,以乐器、乐官、乐舞为内容的雅乐制度构成了理性精神的现实保障。周代理性精神至少表现为以祖先崇拜为标志的人鬼信仰、以秩序性为征象的社会管理、以德性和谐为目标的人性追求。 相似文献
100.
朱红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52-58
《周礼》一书所提到的"六计",是战国时期考课制度的高度总结,对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六计"所包含的六项考核指标,展现了战国时期考课制度品行和能力并举而首重品行的特点。从考课的时限而言,《周礼》中的考课不仅有日考、旬考、月考、季考,还有年度考课和三年大考;从考课的对象而言,涉及国家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可以说,《周礼》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整套繁复细密的考课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