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533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126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东汉经学家郑玄提出了《尚书》有"三科之条,五家之教"的主旨,清儒段玉裁等认为这是汉代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的不同学说,影响甚大。但自清代、民国以来,也有学者表示反对,诸家的考辨和结论体现出不同的学术方法和学术视角。综合汉代经学史料与诸家之说,郑玄之说当为汉代今文学派,即博士经学的观点,体现了董仲舒《公羊春秋》的学说,而以清代魏源的考释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62.
<无数碎片>是美国近年的畅销书之一,是一部记录作者詹姆斯·弗瑞23岁时经历的回忆录,主要讲述了他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康复中心从一个酒鬼、瘾君子和罪犯向常人转变的过程.然而书中内容却被揭露有"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虚构性描写,由此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创造了一个后弗瑞时代.在这个时代,回忆录作家必须让广大读者了解事实的真相和细节,更多读者和批评家对回忆录写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即使是普通人,通过回忆录工作室的指导和帮助,也开始热衷于创作自己的回忆录.本文着重探讨后弗瑞时代回忆录在出版业、写作和工作室三方面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63.
一群游离于虚幻和现实间的玻璃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纳西·威廉斯著名的<玻璃动物园>可以称作是一部"现实与虚幻"的剧本全剧出场的所有角色,无论是貌似生活在虚幻中的阿曼达还是脚踏实地的来访者吉姆,以及汤姆和劳拉,实际上都有他们与表相截然相反的一面.本文从人物分析入手,通过文本解读来展现该剧人物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和对这两者的认识,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64.
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已有记载,但只言片语,语焉不详,直到魏晋鸿篇<文心雕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65.
本文简述《尚书》特殊的文献价值,并举例阐释《尚书》在中国上古林业史研究中提供的史迹线索,具有现实建设深层意义的历史依据,是为林史文献学目录提要之一则  相似文献   
66.
范伯群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按照历史推进的线索和通俗文学发展的周期来建构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科学体系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一直写到20世纪40年代雅俗融合的新市民小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系统地梳理出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流变过程.作者指出知识精英作家是借鉴革新派,通俗文学作家是继承改良派,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萌芽与小说转型的任务主要是由通俗文学来承担的,并提出了"都市乡土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67.
《尚书·无逸》中的祖甲一王 ,从庙号、功德、在位年数、后人称呼等方面看 ,均以为武丁子祖甲为妥 ,而非太甲。祖甲也不是淫逸之君 ,而是一位推行改革 ,有功于商王朝的贤王。  相似文献   
68.
《尚书》所载"凤凰来仪",作为《韶乐》表演的一种结果,其深刻含义是中原与周边各民族的和平,亦即排除战争、刑罚等等人身利益冲突的政治行为。它是三代之治、唐虞之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历代中国人关于人身安全、人际关系、民族关系乃至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理想与梦想。  相似文献   
69.
<冬明历>是明清时代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民间宗教经书之一,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冬明历>的完整版本一直未被发现,因此对于该书的具体内容和性质,学界多有不识,偶有论及者,或失之偏颇,或流入想像和臆测.本文主要以新近发现的抄本<冬明历>为第一手材料,考察了<冬明历>一书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并在明末清初民族冲突的大背景下,重点探讨了民间宗教"夷夏之辨"、反清复明、帝王观的流变与满汉混同等相关问题,为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明末清初的民族与宗教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0.
在《尚书》经义系统内部,"受命"作为与一种"天—人"秩序密切相关的重要观念,贯穿了经文中关于历代圣王政教实践的记述.《皋陶谟》中提出的"天工人其代之"论断,表明了"天—人"秩序落实于人伦—政治实践领域的必由进路."天工"即由"天"降于人间的职事,"天子之位"即"天工"等次秩序中的最高统治分位.王者依照"天子之位"的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