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石东洋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78-84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判断当事人请求权的性质、选择案件裁判依据的过程,都蕴含着法官对法律条文意义的解释与探索。审判过程中,基层法官对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待决案件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基层法院案件多、情况复杂的特点,决定着法律解释基本上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司法实践。通常情况下,个案法律解释目标在法律关系分析、法条意义理解、裁判结果推论、法律效果判断纵向四阶段中实现,上述法律解释目标实现程式个案具体化运行,塑造了基层法官的独断型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12.
<独断>一书,东汉蔡邕撰,是一部记载先秦两汉礼制的札记著作.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兴名物词,对这些名物词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东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理据方面对这些名物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蔡邕《独断》看汉代公文形态与政治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文书形态和运作机制的变迁入手 ,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长性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首先考证《独断》有关公文书的记载 ,旨在纠正一些流行的误读。将奏事文书与对奏事文书进行批复的诏敕文书对照起来 ,有利于了解当时政务申奏与批复的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 ,结合汉代政治体制的变迁 ,论证《独断》所记载的公文书只是蔡邕所处时代的制度 ,而不能以之涵盖整个两汉时期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李楠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6):105-107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将汉代奏议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其说缘自蔡邕<独断>.然刘勰重在以内容分类,不及<独断>以文体格式、内容、上书途径分类科学.将<独断>之表述与汉代奏议文的实际情形相比较,发现<独断>中所言仅是对汉代公文一般情况之概述,事实上即使蔡邕本人所做奏议也没有完全遵守<独断>所言. 相似文献
15.
张国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明确提出“独断”之说为刘知几最具理论意义的史学见解,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内涵、核心、意义等作了较为深入的探析。笔者认为,刘氏“独断”之说的真正内涵并非否定官修史学,而是要在国家“专断”中,保证史家主体创造性的发挥。其核心乃刘氏首次对史家主体自身建设问题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而这正是其理论意义之体现。刘知几“独断”之说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对现代史学工作也不乏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