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3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9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才学 | 2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687篇 |
理论方法论 | 63篇 |
综合类 | 961篇 |
社会学 | 84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153.
154.
喻春梅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3):18-21
五四时期的湖南妇女解放运动从要求婚姻自决权开始,继而发展到要求男女教育平等权、财产继承权、参政权等,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究其原因,一方面,湖南有一批如曾葆荪、吴家瑛、王昌国、王钰、许友莲、周天璞等为代表的非常优秀的觉醒女性;另一方面,也与<大公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鼓动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5.
“大众化”思潮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是个一以贯之的潮流,虽然左翼文学界的文艺大众化是从批判“五四”文学开始的,但作为大众化运动的领导者与实践者之一的周文在文学的根本问题与原则问题上,都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他提出文学要面向大众,要使用“活”的语言,而且还利用自身在边区政府的领导地位,完成了公文改革,实现了“五四”未竞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6.
朱净之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66-69
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推动下,胡适、郭沫若等人开拓了新诗创作的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实绩;但是同样为"五四"新诗作出重要贡献的瞿秋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瞿秋白"五四"时期创作的20多首新诗,属于"遵将令"的创新之作,不仅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初步探索出自由体新诗的形式特征,其地位和作用是应当重新加以认识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7.
文化整体视野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献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3)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中国整体变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制度和现代社会生产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根本保证,与现代制度、现代生产构成了一个整体.反过来,在这个文化整体中,只要有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难以为继.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在苏俄的影响下,文化思想界和政治革命家对制度文化、思想文化认识上发生改变,整体文化变革出现裂痕,最终导致了新文化运动危机的出现直至失败. 相似文献
158.
刘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9-102
20世纪初,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因发生于"五四"运动前后,因此又被称为"五四"启蒙。这场运动将以资本主义配置为典范的现代性观念广泛传播,但最终中国还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文化心理上来看,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五四"青年传播的启蒙思想本身存在误读,混沌不明;近代中国的启蒙一直面临着"救国存亡"的压力,社会主义更好地回应了富国强民的需求;儒家传统文化作为群族心理和生活方式参与进现代性建构,影响着民众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9.
泓峻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五四时期作家纷纷选择书信体与日记体这一小说体载,看重的是它在真实袒露创作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表达创作主体主观情感方面的潜能.它使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虚构性,以类似于真实日记或书信写作的状态进入小说创作过程.当时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在摆脱了日记与书信最直观的外在形式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把小说的叙述引向创作主体自身.即使在使用第三人称时,一些作家不仅仍然写着关于自己的故事,而且仍然固执地寻找着用第一人称表达的机会."新文学"的读者,则希望透过文学作品看到作家真实的心灵世界,寻找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以作家真诚而又真实的自我面对读者作为五四时代一种独特的小说写作伦理,体现出的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公民平等人格交往基础上的新的启蒙境界.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