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6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是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建议》,是一个处处体现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建议》。贯彻落实五呻全会精神,关键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宣传文化工作也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的力度,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的现代化服务、为社会和谐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刘毅 《老年世界》2006,(7):20-21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连续十个五年的“五年计划”变为了“五年规划”。“计划”与“规划”只有一字之差,却充分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与跨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胡鞍钢  毛捷  魏星 《河北学刊》2012,32(4):129-134
中国已经从计划模式的效仿国逐渐成长为计划模式的创新国,并在计划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出与其他有计划国家的显著差异性。为了解析中国五年计划的独特性,进而探讨计划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文章着重从决策哲学的视角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计划决策哲学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文章分析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质,并比较了实事求是思想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异同,同时强调了在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坚持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军 《今日南国》2006,(6):16-19
不久前刚刚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广西今后五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时期,将是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西的关键时期,广西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需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健康向前推进。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史研究馆的工作意义重大,应该阔步前进,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梁成武 《南方论刊》2006,(11):21-22
茂名因为生于西晋太康年间的道士潘茂名颇有功德,隋朝开皇十八年(598)“皇命封敕”,“增置茂名县”而得名;茂名市则是因为南方石油城的建设发展而闻名海内外。南方油城的建设始于共和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随着共和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展壮大。今天,作为南方油城象征的茂名石化,以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的建成投产为标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油化一体化企业。在南方油城建设和茂名石化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石油文化,具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其中“和谐发展”则是不可忽视的一大亮点,是铸就今天辉煌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了我国进入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方针原则,展示了我国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纲领。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谈点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7.
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一五"是计划经济时期最成功的,顺利发动工业化并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二五"是个失败的五年计划,"大跃进"后出现"大跃退";"三五"、"四五"、"五五"是完成情况中等的五年计划,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总体实现了基本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六五"计划顺利完成,成为又一个黄金建设期;"七五"计划改革闯关,完成情况喜忧参半;"八五"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九五"顺利推进了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十五"计划大部分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发展模式出现逆转;"十一五"是完成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王梦奎 《决策》2005,(2):1-1
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五”计划的结果将成为“十一五”规划的起点。虽然“十五”计划还有一年,现在已经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反映了全党的意志,反映了全国人民心愿,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纲领,是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张道刚  夏仕应 《决策》2000,(11):10-12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已经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着眼于新世纪的发展,综观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制定“十五”计划的总体方针,即: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建议》还有较多新的提法,新的概念。这些无疑为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各级政府制定“十五”计划提供了蓝图。为深入领会《建议>的新内容、新精神,本刊记者专赴北京,就《建议》中的内容,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有关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