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历次社会发展规划都把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调整作为其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前的几个五年计划与其后的几次五年计划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调整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笔者从以下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前的历次五年计划对我国经济发展布局的影响和独特的内在关联。改革开放前的几个五年计划,一是越来越侧重从国防考虑进行经济发展的布局,突出备战;二是以平衡沿海和内地关系为主要内容,其实践确实缩小了我国沿海与内地的差距,改善了我国经济发展布局过分畸形的局面,但沿海地区为此付出了代价;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经济发展布局的调整,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自身的弊端,区域发展的布局最终走向"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式自给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2.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上,我们已经历了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一五”规划,既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更是第一个“五年规划”。“计划”和“规划”一词之差,甚至是一字之差,反映出了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这种变化是历时长久的、深刻的,更是曲折的。理性把握“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之间的深刻联系和深刻区别,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并重始终是“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33.
这些年各种新词、流行词不断冒出来,有关于社会风气的,有关于百姓生活的,还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不知您注意没有,一个很学术、很响亮、使用率很高的词-“城镇化”就在其中。“城镇化”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曾经关于这个词的诠释也公说公的、婆说婆的。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直至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相似文献
34.
陈明显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26-32
在共和国五十年的历史上实施了九个“五年计划”。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九个“五年计划”九大步了,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撰写本文庆祝“九五计划”的实现。 相似文献
35.
36.
<正>刚刚辞别了2004年,接着迎来了2005年。2004年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一年,这次的调控与以往大不相同,采取了既有压又有保的温和"中性"取向,实践证明非常成功。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终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级各方面同心协力的努力下,一定会全面完成"十五"计划提出的预定目标任务,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7.
《领导广角》: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将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不仅是中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也是中国第一个面临更加复杂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计划。制定这个计划的难度可想而知。您认为中国在“十五”期间主要面对的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关键环节是什么? 相似文献
38.
39.
韩国向民主政治的转型,是一个政府与社会在互动中此消彼长直至势力大体相当时互相妥协的过程。汉江奇迹的黄昏1960年代前的韩国是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人均GDP仅八十余美元,属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但在1962-1976年间,朴正熙政府连续推出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使韩国经济得到 相似文献
40.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 ,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对今后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须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认识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 ,引导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一、实行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