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64篇 |
人才学 | 10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97篇 |
理论方法论 | 28篇 |
综合类 | 368篇 |
社会学 | 68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样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多方力量的博弈,使得文化本身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因此,作为民族文化集中体现的民族节日,自然不能脱离于所处的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节日自身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依饭节作为仫佬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统。但随着当地文化生态的变化以及近年来政府行为的介入,其存在样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文化变迁。鉴于此,文章以广西罗城县仫佬族依饭节为个案,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进而重新确立民族传统节日在现代多元一体的语境下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02.
张成福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80-84
民俗学力从民俗传承主体的个人叙事和生活史中去发现民俗传承和发展的机制。田横祭海节上民俗传承主体讲述的关于修建土地庙、龙王庙、天后庙、文君庙等庙宇的个人叙事中,体现了传统被建构的过程和机制。个人叙事与传统建构的关系就是:传统是一个过程,个人叙事在传统不断被建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建、发扬、新建并不断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随着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不断加深,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4.
任振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0):131-135
春秋时代农历二月上旬巳日至三月上旬巳日(魏时固定为三月三日),是古代青年男女临水聚会联欢、遨游、恋爱、选配佳偶的节日,古称“上巳节”;实为自主婚姻、自由恋爱、两情相悦、谈情说爱的中国情人节。自西汉帝王在此日祈子祭祀以后,使上巳节的情愫与本意有所变异。汉族广大地区的情人节变成祓禊、祈子之祀,进而演变成春游、踏青等一般性游乐活动。然而,在我国边远的黎、白、傣、壮等少数民族地区却年复一年地欢度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5.
106.
由于近代以来学科的分化,在面对问题时,习惯于进行单学科的分解式的研究,这虽利于对某方面的深入研究,但不利于对问题的全面把握。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研究,单一学科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包括哲学、艺术甚至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雅博士的《周代礼乐文化研究》一书,抓住了周代礼乐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构成的核心历史与哲学,为此从哲学与历史交融的视角,对在中国文化形成中具有奠基性质的周代礼乐文化作出了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07.
浙江的"乡"、"节"、"会"与区域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寿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6):71-73
浙江的"乡"、"节"、"会",在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们大多还处于区域形象的自然生成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建设文化大省的需要,迫切要求浙江省的市、县、乡、镇进行区域形象的重新定位、策划和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区域形象的人文精神,应成为区域形象浪潮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108.
109.
秋千这一作为连接世俗与神圣纽带的文化符号在"耶苦扎"节中的消失是阿卡人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直接结果.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带给老帕瓦村阿卡人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哈尼族传统节日"耶苦扎"节的举办逐渐由宗教性质向世俗性质转变,同时,"耶苦扎"节开始更加注重社会交往活动的扩大与新的社会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110.
说起芷江西路街道,居民们总会对"终身教育节"津津乐道。自1998年起,上海市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就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举办了社区的"终身教育节",迄今已历经十一届。丰富多彩的"终身教育节"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