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11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53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2268篇
社会学   147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现代文学史上 ,至少存在着以胡适和鲁迅为代表的两大短篇小说文体观。鲁迅从人类思维运作的角度 ,将短篇小说看成是塑造形象为中心的 ,从现实到文本的审美与转换。这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文体观。  相似文献   
122.
关于朱光潜“静穆”说的论争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论争由 2 0世纪 30年代持续到 90年代 ,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美学领域影响较大。鲁迅在“静穆”说提出之后即予以批评 ,认为陶潜决非完全超于政治和世俗的“田园诗人”、“山林诗人” ,他还向往激烈的反抗。建国后 ,朱光潜由美学上的唯心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对自己的文艺思想进行反思 ,对鲁迅的批评虚怀接纳 ,引发了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之后对“静穆”说的看法学界趋于统一。 90年代 ,有人对鲁迅的意见及建国后对“静穆”说的一系列批评提出质疑。本文认为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去肯定“静穆”说 ,因为在民族危急、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的年代推崇“静穆”会麻痹青年 ,瓦解斗志  相似文献   
123.
1907年前后,用作人与鲁迅在日本的异域体验已经预示了中国文学现代演变的重要新质;如果说,鲁迅以其"入于自识"的选择标示出了这一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高度,那么周作人与日本"协和"的体验则导致了他对于这一异城文化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同,除了作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比照之外,用作人与鲁迅的不同也在某种程度上埋下未来兄弟殊途的线索.当然,无论鲁迅、周作人兄弟的日本体验有多大的差别,在当时却都较一般的留日中国学生更为深刻和更有远见,因此这些出现于1907年前后的文学活动(包括<新生>的尝试)实际上包含着他们之于中图文学现代转换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24.
论鲁迅小说的叙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由怀疑的叙述者、社会中的罪恶和丑陋等否定性的生活现象、悲愤伤感的情调、表现性叙述方法和迫切的启蒙诉求构成了悲愤启蒙的叙述形态。这种叙述形态中包含着在希望与绝望的矛盾痛苦中反叛现实的不懈精神,包含着在毁弃现实中寻求新生之路和通过对现实的绝望来拯救对未来的希望的思想,包含着人类思想情感中最可宝贵的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的无比宽广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5.
论鲁迅学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早年学医养成的明察深思的精神,掌握的病理学、解剖学、药物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对他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题材选取,都有深刻的影响。医生的眼光,使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民族劣根性的揭露更加深刻、犀利;信手拈来的医学知识,使他的作品更有战斗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6.
引子 久远的不说.只说刚过去的20世纪,对于中国人而言,好像100年都是在“闹革命”——闹政治上的革命,闹经济上的革命;即使是上世纪后20余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无疑也不能不算是一场革命。因此,今天已经富起来,其中包括已经成为“中产阶级”的一些人们.一听到“革命”二字便头痛得厉害。这当然是理由。今后要不要革命,如何革命,自然是由人们自己来抉择。但如果我们一听到革命二字便头痛得厉害.就要连上个世纪乃至更久远的革命也一概反对,似乎不能算是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7.
鲁迅与索洛古勃是敢于对自己民族"刨根论劣"的伟大作家,他们塑造了反映本民族劣根性的典型性格:阿Q与彼列多诺夫。两者有许多共性:明显的精神胜利倾向;愚昧无知,信守正统;强烈的自愿为奴意识;毫无特操;卑怯;盲目地崇尚暴力。两者的差异也表现在诸多方面,主要是一为"卑怯的‘末人’",一为"卑劣的小鬼"。同时,鲁迅的"狂人"与彼列多诺夫也有明显的可比性:都是被迫害狂,但彼列多诺夫同时又是迫害狂。"吃人"与"告密"是《狂人日记》与《卑劣的小鬼》两部作品的关键词,也是两个对应的意象,它们包孕着甚为深刻的文化内容;同时两作又都深蕴着"救救孩子"的深意。两位作家在用多种创作方法塑造民族的典型性格时,都给与人物的生成环境以充分的描写,从民族性格的否定性出发,进而彻底否定了性格的生成环境,从而昭示出未来革命的必然性乃至暴烈性,尽管鲁迅写的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索洛古勃是在以后的《创造的传奇》中更为全面地预言了革命。  相似文献   
128.
鲁迅生前时人编选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鲁迅在广东》《鲁迅论》《转变后的鲁迅》这四本论集,分别塑造了“思想革命鲁迅”“国民革命鲁迅”“革命同路人鲁迅”“共产革命鲁迅”四种形象,反映了大革命时代鲁迅的复杂参与所引发的关于“鲁迅是谁”的不同理解。这个“一身四面”的现象,看起来是鲁迅个人影响力的上升,实则是知识阶级在革命时代的逐渐分化,但鲁迅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其“大革命”哲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鲁迅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29.
"多元有界"、"多元有度"是针对多元解读中的不合理现象而提出的,但它们也缺乏合理性,针对"有界"、"有度"的不足,我们提出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应"有基"。"多元有基"允许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种角度、不同维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充分考虑学生水平差异,同一角度上又允许不同程度的解读,离"中心基点"近的与离"中心基点"远的只是合理度上的区别,并结合鲁迅作品初步分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具体实施"多元有基"。  相似文献   
130.
鲁迅小说所反映出来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综观鲁迅的小说反映出的人本思想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制度应给予个人生存空间怎样的保证。第二,个性解放应包括哪些因素。第三,个性解放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解放,也包括对他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