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0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210篇 |
理论方法论 | 29篇 |
综合类 | 454篇 |
社会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7)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介不断冲击着当代文学的传统存在方式,同时也给当代文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现状在诗歌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捷之时,诗歌必须坚守其本真的诗性,保持诗歌内质的永恒,抵御诗歌气节的沦丧。在新的语境下,找到诗歌变与不变中的平衡点,将成为诗歌在当下环境中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诗性人格与现实价值的冲突和抉择--李白人生状态与诗歌创作的哲学、心理学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人生坎坷壮丽充满矛盾,论者常常以进退为由总结为儒与道的矛盾.笔者以为任何民族任何时代都有进与退的问题,儒与道不能说明全部.作为诗人的李白的矛盾应该是在自由与约束、平凡与超越、诗性人格与现实价值的冲突和抉择中,完成了自己充满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33.
诗意的飞翔--论九十年代末以来小说审美的诗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中,新写实作家、新生代作家、新人类作家的创作一直是这个朝代的主流.于是世俗化和物欲化成为这个时代小说审美的主要指向.但从九十年代末以来,在池莉、何顿、魏微的小说创作中,他们以回忆营构作品,重回精神的追问,并在作品中营造着抒情的氛围,从而彰显了小说审美向着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34.
席建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3):66-71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学机制,而探讨、辨识这一问题,对于认清"诗化小说"乃至现代小说语言的维度,深化、丰富现代小说形式研究的人文深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高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94-96
中国自古以来所表现出的文与艺浑整未分、互通有无、彼此不分的状态。使诗性和画境呈现出完美的一律性.在心理的熔化下形成“异迹而同趣”的审美意象。通过“禅意—诗意—画意”的途径,将景随时易的日回月周、寒署易节作为审美的对象。中国画意境中的诗性建构使绘画真正成为一种“时间品味方式”。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品性所在。 相似文献
36.
张兴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1-54
在理性的语境下解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镜化缘>,一方面扭曲了固有的鲜活灵动的审美旨趣,另一方面遮蔽了艺术思维与人类思维的血脉渊源.因此,只有把<镜化缘>放到中国诗性智慧的独特语境下,才能使文本凸显中国诗性文化特有的生命一体化的哲学维度以及女性崇拜的原形题旨. 相似文献
37.
谭仲池《此情如水》是一本具有诗性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一位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市长的主观视角来探察新型化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以“人生价值”为叙事脉络,着力表现新型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性的欲望与自我反省,是新世纪探索性现实主义小说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38.
法律叙事的文学化广泛存在于本土法律话语体系之中,从诗性叙事到故事叙事,文学叙事方式与德治教化思想相结合,构成了中华法系的重要话语特色。从源头而言,《诗经》的结集本身就具备法则性的功能指向,汉代“以《诗》为法”确定了《诗经》的法源地位。“哀矜”与“仁”“恕”的结合,完成了“诗性叙事”情感因素的伦理化转换,情感与修辞成为法律教化功能实施的重要手段。随着叙事文学的不断发展,案例和判词中的“故事叙事”取代“诗性叙事”成为更显著的叙事方式,甚至成为传统社会民众接受法律的重要途径。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叙事的本土经验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并为当代法治建设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9.
随着人类学界对能动性和实践等概念的关注,传统的"社会中心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整体论观点告一段落。脱离知识主体及其语境的"客观"科学研究受到质疑,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得到全新审视,而"自我"、"意识"、"情感"、"修辞策略"开始进入人类学研究领域,成为考察个体的社会实践、社会展演及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概念。本文参考了反思人类学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文化他者的创造性加以确认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文化他者在现实语境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策略来说明"自我"得以展示的途径,目的在于探究"诗性"何以使民族志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0.
单丽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430-431
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带给读者的联想意义有差别的问题,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用概念转换法来解决诗性隐喻的翻译。将原语中本体和喻体的联想意义用译语文字来表述,保证联想意义在译语中等值的语境效果。以期说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诗性隐喻的翻译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