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54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孙犁的<荷花淀>这一荷花淀派的经典性作品,以诗情画意和革命乐观主义而著称,这一类作品能够使读者充分体会乐感文化带来的快感,同时也对弘扬民族精神、鼓舞士气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为创造乐观的艺术氛围,将农民的生存状态、精神境界无限地拔高,回避灾难与痛苦,将现实生活诗意化,却是这类作品的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82.
维特根斯坦从语言游戏理论出发提出了生活宗教的概念,试图将宗教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库比特沿着维特根斯坦的道路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生活宗教理论.他以日常语言调查方法揭示嵌入日常生活的宗教,在此基础上,他描绘了一幅以太阳伦理学为核心的全新的宗教图景,并指出今天的真宗教就是热爱当下的生活.  相似文献   
83.
华兹华斯与孟浩然生活在两个相隔久远的时代和两种迥然相异的文化传统中,居住地域亦相去甚远,他们之间的可比性在于二人有着同样的自然情怀,他们均主张以诗歌入自然,以情感人自然,把自然作为生命家园,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净化和生命意义的升华。二人在自然旨趣上的区别在于;华兹华斯在自然中寻求神性,并在神的怀抱中获得升华了的主体性,得到了“人的自然”;而盂浩然所寻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中人的主体性并不高扬,在他的诗中,自然是“人化自然”。  相似文献   
84.
“剧诗说”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庚剧诗说是在传统曲学影响下,借用西方的概念,并结合中国戏剧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剧诗说在肯定戏曲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密切关联、揭示戏曲的诗化本性、抒情写意的特质及编演上对诗意的追求诸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它提供给了我们一种诗性领悟戏曲艺术精神实质的方式,意义更是重大.但作为概念.剧诗说还存有某些西方理论话语移植和改造的痕迹,并且基本上是以文学为参照系,这样一来,它在表征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戏曲的本质方面,难免存有遗憾.事实上,包括张庚剧诗说在内的现有戏曲本体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存有此弊,即试图对戏曲是什么作出一言以蔽之式的回答,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悟入戏曲艺术精神所需的思维方式及言说方式.因为众多已有的戏剧本质学说,大多流于自然主义的经验归纳,也即说,其理论前提多数来自经验,而很少在一个更基础、更具前提性的本体论层面反思;而少数进入戏剧本体论领域的,又往往对本领域的前提性问题缺乏自觉或漠不关心,使得界定往往是非反思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成熟的戏曲本体研究必须有效借鉴某些哲学的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85.
谢晋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回顾谢晋导演的影片旅程,从处女作《水乡的春天》(1955)到最后的影片《女足九号》(2000),在热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基调中,谢导几乎所有林林总总的电影镜像都呈现出突破意识形态压抑的激情,在形态各异的电影人物绚丽的情感世界和坎坷的生活历程之中,营构出或浓烈或淡然的人性诗意图景。  相似文献   
86.
审美印象主义与现代性碎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计武文通过瓦蒂莫、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重新思考了艺术终结与颓废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评价了颓废现代性对艺术机制和未来艺术生活的影响.杨向荣文从现代性体验这一视角出发,将齐美尔定位为现代生活的审美印象主义者,齐美尔的现代性分析起点不是社会总体,而是现实的偶然性碎片,这构成齐美尔独特的现代性分析路径--从碎片到达整体.李健文则借助于韦伯的文化社会学视野,依据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诉求、阿多诺等人对文化工业的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认为这一批判并没有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统一体,这表明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待大众文化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周韵文从布尔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出发,对先锋派与市场的复杂关系进行再审视,强调先锋派的创新一方面包含对艺术商品化和制度化的批判和否定,另一方面它与市场运作原则也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87.
维柯的"诗性法律"阐释表现为思想领域、研究方法、法律观的"三重原创性",由此窥见一种遍布世界各民族中的人性光辉,维柯用诗性的语言预演了人类"现代大同世界(modern world of nations)的历程"。"诗性法律"通过阐释诗性智慧揭示了人类文化结构中最本质最优秀的文化因子,它给予我们一定的现实启示:一是中国社会调整机制需要诗性的文化亲和力和文化创造力;二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借鉴诗性文化传统提升其价值和谐度;三是在构筑"后发型"、"追赶型"的中国法制现代化大厦中,需要民族习惯法的诗性文化元素和传统智慧的支撑。  相似文献   
88.
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和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是当今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厚精神和艺术营养。与伦理的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同处南方的其他文化类型相比,江南文化的审美性带有了某种宗教般的超越性品格。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先锋文学之中,成为这种新潮审美形式不竭的精神和艺术资源。然而这种继承和吸纳是以一种悖反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89.
中国古代应用文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传统哲学本体论观念的模糊导致了古代文人认识上的模糊;2、古人的“诗性思维”和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对地位,影响到其它文体的分类和定性,进而影响到对应用文特点的把握;3、“尚用”的观念和“美文”的传统并存,导致应用文写作、欣赏和评价的审美化;4、古人对应用文缺乏宏观的理论认识,导致应用文观念的模糊;5、语言上的哲学文化传统和古代文章对应用文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强大的影响力,使应用文语言具有一贯的形式美;6、古代社会体制的性质和人际关系,对应用文写作有特殊的要求,从而使“美”成为应用文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维柯《新科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一套关于创造的学说:(一)创造活动与摹仿、想象、记忆等功能密不可分,它们的整体构成"诗性智慧"。(二)以想象力为标准,可划分出两种创造:隐喻的想象与"重聚的"想象,后一种创造活动完全据有并呈显创造的本质。维柯创造说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摹仿说,正确揭示出摹仿与想象在创造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