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3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2篇 |
劳动科学 | 22篇 |
民族学 | 132篇 |
人才学 | 55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1065篇 |
理论方法论 | 165篇 |
综合类 | 2511篇 |
社会学 | 211篇 |
统计学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83篇 |
2014年 | 365篇 |
2013年 | 221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328篇 |
2009年 | 292篇 |
2008年 | 370篇 |
2007年 | 241篇 |
2006年 | 224篇 |
2005年 | 184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3):108-112
“厅壁记”是镌刻在古代衙门的墙壁上,记述历代职官沿革、制度得失、官员迁转等,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一种文体.唐代御史的厅壁记写作重视“法”的作用,有些甚至上升为国家意志,与粉饰太平的馆阁文学大不相同,是中国法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御史的厅壁记写作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1)李华、柳宗元的诸多厅壁记均用散体文写就,简洁真切,议论精警,已开中唐古文运动的先声.(2)唐代御史在厅壁记创作中注入鲜明的主体意识,语言辛辣,发人深思.唐代御史厅壁记的文献学价值表现在:一是订补现存史志文献之阙,促进唐史研究的深入;二是有助于对唐代文学发生背景的了解.唐代御史厅壁记因观览人数较多,其公众宣传、社会传播、舆论导向之作用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2.
103.
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研究的重新审视——从传播角度看《斩鬼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科举制度确立后,遂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场域,承载并连接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确保了儒学道统的绵延不绝。但晚清以来,面对西方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这一场域不仅出现了内部的分化,更面临场域外各种因素的挑战,而场域外的挑战又进一步促进了场域内对抗因素的成长。1905年的废科举则使主流意识形态场域崩塌,儒学因此失去了寄身之所,延续了两千余年的道统因此断裂。而道统是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秩序赖以维系的思想基础。中国不是宗教国家,道统更是承担着塑造共同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调整社会秩序的多重功能。因此,道统的断裂必然会导致政统的失序和社会的动荡。其影响甚至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105.
从性别文化视角看,《荆楚岁时记》对南朝荆楚地区的岁时节日女性民俗有生动记录,主要表现在女性的民间人神信仰、女红在岁时风俗中的呈现以及女性在岁时节日的游戏娱乐三个方面。这些女性民俗顺应天时,遵从节令,一方面体现出荆楚习俗沿革中的稳定性,同时在传承中又有新质融入,其仪式性、纪念性和娱乐性带有浓厚的荆楚地域风采;另一方面,这些民俗在展示南朝女性的岁时节日生活原貌时,还呈现出信仰人神、崇拜粪肥、珍爱生命、祈福消灾、劝课农桑、重视女红、乞巧优胜、祓禊江渚、喜好娱乐、热爱游戏等丰厚的文化意蕴。两者的融合,表现出荆楚女性在岁时节日区别于日常的生活样貌、身心状态和文化内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南朝女性史关于岁时节日维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6.
元代《诗经》学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学的求实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音释、训诂、诗旨、诗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集传》都有很大的阐扬发挥,但较之宋人,怀疑精神已经大大减弱,观念略显保守。元代《诗经》学处于《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之间,一方面它继承了《诗经》宋学的求实考据之风;另一方面,元代《诗经》学影响了明代《诗经》学的发展走向,对清代《诗经》学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元代《诗经》学,是连接《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的纽带,它在《诗经》研究和《诗经》学的延续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历史上的纣王本是一个功过参半的悲剧人物,但在后来的文化典籍中却越传越坏,以至于言暴虐不仁之君必举纣王。宋元以降,在讲述武王伐纣故事的系列作品中,纣王因失德而失天下的暴君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但又同中有异:《武王伐纣平话》中的纣王形象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列国志传》中的纣王形象呈现出向正史回归的倾向;《封神演义》中的纣王形象则是"善端"与"虐政"的化合体,深受宋明理学尚德斥法、崇王黜霸及"君心"决定论等思想的影响,纣王形象发展至此基本定型。在此后的其他宫廷或民间说唱演绎作品中,对纣王形象的塑造基本沿袭了《封神演义》的写法。 相似文献
108.
109.
复活故事在《列异传》、《博物志》、《甄异传》等魏晋小说中频频出现,尤其是《搜神记》中的复活故事更是达十九个之多。魏晋复活故事,一方面多取材于前代史书及史官的私人撰述,另一方面又被后代正史所取材。复活故事的流传与魏晋时期战乱频仍、瘟疫蔓延、政局动荡、道教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游心娱目"的叙事功能,魏晋复活故事往往采用虚实掺半的叙事方式在多重时空中展开。魏晋复活小说的叙事特点体现出由强调实录的传统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向重视想象与虚构的散文体叙事小说过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0.
新世纪以来,在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各种讨论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和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是两个富有启发性且影响广泛的命题。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命题的意义与局限的批判性回顾,分析了与之相关的革命、统治和执政等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试图揭示列宁主义式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行为特征与演变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使用一个三分架构对于观察和概括政党转型之间的理由与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