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81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616篇
管理学   4476篇
劳动科学   740篇
民族学   1683篇
人才学   1414篇
人口学   233篇
丛书文集   16161篇
理论方法论   3801篇
综合类   46016篇
社会学   10077篇
统计学   1032篇
  2024年   331篇
  2023年   1248篇
  2022年   1555篇
  2021年   1843篇
  2020年   1751篇
  2019年   1492篇
  2018年   747篇
  2017年   1298篇
  2016年   1655篇
  2015年   2925篇
  2014年   6653篇
  2013年   4851篇
  2012年   5079篇
  2011年   7394篇
  2010年   7939篇
  2009年   7639篇
  2008年   6615篇
  2007年   4883篇
  2006年   3991篇
  2005年   2965篇
  2004年   3101篇
  2003年   2511篇
  2002年   2054篇
  2001年   1696篇
  2000年   1170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本文对布朗和莱文森两位语用学家的正负面礼貌策略进行了阐述,并对礼貌策略在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部分情节中的体现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3.
据历来《诗经·曹风·下泉》的诗旨研究,结合《竹书纪年》今本和古本来看,《曹风·下泉》应当是美郇伯之作。  相似文献   
54.
55.
56.
“有朋”之“朋”,包咸、郑玄以及《论语》早期注疏本都注为“同门”。考“有朋”章前后所论,均为对本门弟子的要求或训诫,并未涉及“友人”来访的语境,因此“友朋”之说必为抄本之误;《论语》中“朋友”出现八例,无一例作“友朋”,“友朋”组合也不见于春秋及以前文献。今译“朋”为“朋友”似是而非,因为现代汉语“朋友”已偏指“友”,没有“同门”之义,不能准确阐释原意。《述而》中“束脩”历代注为求学的见面礼,但黄式三、李泽厚等取“束带修饰”及“年十五”之说,参考敦煌、吐鲁番等出土文献整理的《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可证“束脩”表示成年之说是对郑玄注的断章取义。孟子阐释“教人以善谓之忠”是“忠”在先秦的一般用义,其用法不限于臣对君或下对上;《宪问》中“忠焉”章孔子论述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科学性、进步性。  相似文献   
57.
《真诰》是研究六朝道教史和中古汉语的必用资料,但长期以来没有校注本,这与其重要性极不相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由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忠夫和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对《真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真诰》最为翔实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一些点校及排印尚有问题,可再探讨.兹选取27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8.
59.
你是我10年青春里的王子,可你的白马,终究没有到我面前。你是我最好的男闺蜜前些天,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匆匆那年》。结束时,当王菲空灵的歌声响起,瞬间我泪流满面。曾经我和你的匆匆那年,一幕幕在眼前闪过,不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上大学时,你是我最好的男闺蜜。除了上厕所和睡觉以外,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你是校园广播站的名嘴,我是导播。纵使我们合作了无数次,即使关掉了麦克风,我还是不如你能说。我们互相挖苦,却又分享着彼此的心事。  相似文献   
60.
在新诗发生期,校园期刊是新诗及新诗观念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场域,《新潮》和《清华周刊》作为典型的校园期刊,深度参与了当时新诗批评场域的形成。《新潮》强调办刊人的"共同主张",紧随《新青年》办刊理念,选诗以白话新体为限,重视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具象式写法;在议题设置上更重视新旧文学之争,理论批评主要是为新诗合法性找理据,在"自然"和"自由"的诗体解放旗帜下,扩展新诗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手法;《新潮》与《新青年》《少年中国》构成同盟关系,增强了自身影响力,为白话新诗派壮大了力量。《清华周刊》及其《文艺增刊》虽然也强调办刊人的"共同兴趣",赞同诗体解放,但更强调"诗体创造",将情感、想象视为诗的本质,丰富了新诗表现手法;在议题设置上更注重理论建构,多围绕诗体规范与创造的具体细节展开,注重相互评鉴;《清华周刊》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因诗学趣味相近且有合作,为新格律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