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5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6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284篇
理论方法论   332篇
综合类   3433篇
社会学   222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本文对近一个世纪我国彝族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 2 0世纪前 50年 ,是我国彝族史研究的开创阶段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我国还只有很少的学者专门从事彝族史研究 ,且研究领域比较狭窄 ;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 ,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83.
王萍 《文史哲》2003,(2):85-90
两汉时期 ,中国传统史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这又是与道家学说的演变和发展密切关联、相伴而行的。司马迁、刘向、班固、荀悦等史家的史学活动 ,《史记》、《七略》、《汉书》、《汉纪》等史学名著的相继推出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道家学说的沾溉、启示和影响 ,并折射出道家思想在汉代演变、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另一方面 ,汉代道家学说的广泛传播 ,日趋深化和不断完善 ,也往往得益于史家的努力 ,得益于史学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动 ,相得益彰的。我们研究汉代史学史、思想文化史 ,对此应该有所关注 ,有所探究  相似文献   
84.
道家对先秦楚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辉 《船山学刊》2003,(2):82-84,158
道家对先秦楚辞的产生和历史地位的形成有过重大的影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家为楚辞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借鉴材料,二是道家对楚辞的批评和褒扬极大地扩大了楚辞的影响,从而奠定了楚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5.
《淮南子》兼综儒墨道法阴阳诸家,却以“道”为归,故其自然观在与先秦道家思想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明显具有理论的独创性。它一方面向我们敞开了一个万事万物各适其性、和谐流转的世界图景与生活画卷,另一方面,它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又证成了精神之维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为人类立足于自己的感性实践活动来追问存在的方式与意义提供了新的认识之维。  相似文献   
86.
195 5年以后 ,金庸小说在香港陆续发表 ,次第进入台湾和大陆 ,同步辐射东南亚和欧美华人圈 ,经历了从大众阅读到经典命名的过程。金庸小说打破了习惯的文学史叙述结构 ,在当下多元文化的多重立场中怎样认识金庸 ,金庸小说研究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7.
中国城市史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现代诸多学科发展的推动和新兴的城市史学的影响。当今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并形成了城市历史地理和古都研究、城市社会史研究、城市文化史研究、城市经济史研究、比较城市史研究以及城市史学理论研究等热点专题领域。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从城市史学的学科建设、城市史研究视野的拓宽与领域的开拓、城市史的整体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等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88.
在英人占据香港的150多年间,香港地区报刊法制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本文介绍了这些转折的背景和内容,并分析了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而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布鲁克斯的《精制的瓮》、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代表了这段批评史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90.
朱政惠 《学术月刊》2012,(1):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