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18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535篇
理论方法论   135篇
综合类   1891篇
社会学   54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蕊娟 《职业》2011,(28):39-41
一位从旅游学校毕业的女大学生,到印度洋深处的一个小岛上探亲时,被这里“比大堡礁还美”的景色所吸引。可是,当她发现这个被西方游客誉为“非洲伊甸园”的地方,餐饮业一直是墨西哥人和印度人唱主角,多年来竟没有一家中餐馆时,便做出一个令家人大吃一惊的决定,留在当地创业15年间她开了4家分店,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收获了1000多万元的惊人财富!  相似文献   
992.
冯治中  严峰 《职业》2011,(26):131-132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方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教育模式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的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性别观念,不可能从现存文化中彻底清除。在这种传统观念下,人们不经意地沿袭和宣扬传统的性别角色,加上女生自身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黄灿 《现代妇女》2011,(2):41-43
对于“贞操”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和看法,“贞操”并非人类本质所赋予的基本属性,而是社会文明的产物。随着文明的发展、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人的自我解放的需求与人生价值观念的演变,在当今社会。“贞操”已不再成为能够影响或操控人们性行为的有效而普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希腊神话呈现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人生体验能够从社会层面反映古希腊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能够从自然层面和文化层面深刻揭示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无情压迫。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和女人为改变自身的命运与男权社会进行不懈地斗争,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995.
《永远有多远》是铁凝笔下暖色调却又颇具悲剧色彩的小说,塑造了一个传统意义下善良、仁义的北京胡同里的一个普通女性形象。铁凝为主人公选取了一个破有寓意的名字——白大省,这一名字本身显示了铁凝作为女性的自省,同时也对这个为爱生存地卑微女子的生存方式进行质询。  相似文献   
996.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1,(12):63
玩真的小明数学不好,被父母转学到一间教会学校。半年后他的数学成绩全A。妈妈问:"是修女教得好?还是教材好?""都不是,"小明说,"进学校的第一天,我看见一个人被钉死在加号上面,我就知道,他们是玩真的……"  相似文献   
997.
中日古典文学中的复仇女鬼与"女幽灵"形象,在文学上有许多异同之处。追本溯源,其中宗教观念、民族心理是中日两国在文学方面存在差异的主要依据。本文着力于从中日文学女鬼复仇形象异同比较、女鬼形象异同的文化底蕴两个方面分析中日文学中女鬼复仇形象。  相似文献   
998.
庐隐是在"五四"时期觉醒起来的女作家.其文学创作鲜明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也表现出女性作家对于妇女解放、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探索.其文本是一代女性作家觉醒的歌唱,表现了她们觉醒后的矛盾心态,可谓梦醒了无路可走,于是以游戏人间的态度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999.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大体处在同一发展阶段,其上层建筑方面的落后只是相对的;屈原继承了楚文化中的进步传统,并探索着以变革求富强的新路;扬春时判定屈原为反对统一、维护落后文化的悲剧角色,并不妥当。《离骚》“上下求女”喻指“求合于君王”;王锡荣以“前四次求女”喻“为国求贤”,“远逝求女”喻“为己求主”,不符合《离骚》前后的逻辑关系。洞庭湖除会湘水北入大江外,并无另外的出江“湖口”;“庐水”与“庐江”非为一水,其发源地亦不在一处;赵逵夫关于《哀郢》“西浮”新说,和在江西西部有“另一个陵阳”的推断,均难成立。  相似文献   
1000.
《离骚》"求女"的象征意义前后有所不同。前四次"求女"喻求贤,但每次所求之贤又有区别;后一次"求女"喻求君。前后喻指的转变,则由于诗人所处地位的不同。前者立足于国内-为国求贤,而后者立足于国外-为己求主。转变的契机在去国远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