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米芾画月亮     
佚名 《今日南国》2014,(5):20-20
古代有个名叫米芾的画家,他的画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圆几百里内颇有名气。但米芾脾气十分古怪,人们都叫他“米颠”。说他颠,其实他不颠。他很有骨气,不喜欢巴结人,尤其是对有权势的,大到当朝天子,小到州官县令,他连句恭维话都没有。所以他虽有一肚子的才学,也没有步入仕途。  相似文献   
52.
《东西南北》2010,(9):2-2
女人对爱情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在这份爱情里面,有着陶醉,有着依靠,便会傻傻地投入其中。不必要讲求太多的形式,不一定要求怎么样怎么样,随心。随意,随感觉,在爱情中。感觉是美好的,那就是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3.
刘军 《人才瞭望》2013,(4):16-16
现在世界上最通行的纪日法,是以7天为一周的星期制度。关于其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埃及人最早根据月亮圆缺规律制定出星期。因为月亮由朔日到上弦,由上弦到望日,或由望日到下弦,由下弦再到朔日,基本上是7天。然后,又传入了西方。第二种:以古代两河流域的  相似文献   
54.
月亮与中国文学有着与生俱来的缘份,以月入诗是文化积淀的自然表现.中国文人墨客对月亮有一种独特情感,在浩若烟海的诗词作品中,月亮意象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诗词使诗词增色,它被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打上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印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和、中庸、含蓄的文化特质融为一体,进而演化出内涵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相似文献   
55.
雨花石     
苏辑黎 《老友》2008,(12):25-25
1腥风血雨的岁月诞生了火红的雨花石雨花石是凝固的彩雨雨花石是永不凋谢的鲜花雨花石录下一串凄厉的枪响2村夫野老寻寻觅觅红男绿女争相奔来雨花石遍游神州雨花石走向世界有月亮的地方就有雨花石笑得浑圆浑圆笑得自由自在3建筑师把雨花石镶在纪念碑上水利员把雨花石砌进拦河坝  相似文献   
56.
恋爱的鱼     
1孩子,你知道吗?你的曾曾祖父过去就住在大海里呀。他是什么样子?大海又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57.
雪小禅 《现代交际》2008,(10):36-36
我是17岁那年进入高二的,在这之前,我像一个男生,穿肥大裤子,短发,不知道在男生面前害羞。我的生理成熟得比较晚,所以,所有的能量都用在长个子上,就像一棵疯长的树,似乎是一夜之间,我就成了班里个子最高的女生。班主任是新换的,刚刚从师院毕业的大学生,仅仅比我大5岁。  相似文献   
58.
月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  相似文献   
59.
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的青铜时代遗址一三星堆,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上千件令人惊叹的稀世珍宝。受损情况: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三星堆两件陶器标本被震落摔破,月亮湾城墙遗址轻度受损。三星堆遗址共有三面城墙包围。月亮湾城墙就是被外城墙包围的古皇宫城墙的一段,长约400米,宽约50米。  相似文献   
60.
“人生代代无穹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绵亘千古、普天共照的一轮明月,不论阴晴圆缺,永远都是文学家们笔下描写、赞美的对象。古往令来,人们为她留下的诗文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缠绵凄美,或清新秀美,或慷慨壮美,都以独特的审美照亮了中国文学史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