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7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544篇 |
理论方法论 | 61篇 |
综合类 | 805篇 |
社会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朱熹对苏轼学术的批评和吸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待苏轼学术的态度, 是理学与非理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典型表现。作为理学大师的朱熹, 对非理学流派的苏轼学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和激烈的批评, 目的是要扼制苏学势力、专树理学一统。这是朱熹之于苏学的主要态度。但朱熹又能认识到苏学的某些内容符合理学发展, 因而在其“集大成”的学术构建中,对苏学作了较多选择性的吸取, 从而较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理学体系。这一相反又相成的态度充分说明,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主要是对立关系, 但又有统一性, 后者尤其值得今日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42.
许总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72-75
宋代理学到南宋孝宗、宁宗时期达到极盛 ,但无论从理学道统承传方面还是从社会政治条件方面看 ,孝宗之前的高宗朝实为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理学由北宋时的民间之学发展到南宋时占主导地位的学派 ,活跃于高宗朝的程门弟子对二程学说的极力推展是一重要因素。同时 ,面对激烈的民族矛盾 ,高宗集团选择了主和派的妥协主张 ,并有意识地寻找与这一政策相适应的学术思想作为其理论根据 ,程系理学正是在这一现实政治需要中得到高宗集团的接纳、支持而逐渐繁荣兴盛起来。到孝宗朝 ,朱熹使理学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3.
魏晋法律体例的变化与学术风气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树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4)
魏晋法律在形式即体例方面具有浓重的名理学化、玄学化色彩。当时舍具体、重抽象的学术风气,名理学“循名责实”的特点,玄学重视理论辨析、抽象思维的风格,对法律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刑法总则性质的《刑名律》、《法例律》的出现,以及对律目篇章的调整和析分,更是当时学术风气的直接产物。因此,名理学和玄学是推动魏晋法律新体例确立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4.
韩元震是朝鲜朝时代的一位重要的性理学者。他与魏岩李柬的论辩,形成了韩国儒学史上继“四七论辩”之后的又一次著名论辩即“湖洛论争”。在“湖洛论争”中,韩元震提出的“未发心体有善恶”和“性三层”说的观点,对其后的性理学者产生了一定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5.
程朱陆王之辨是晚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宋明时期的朱陆、朱王之辨,至晚清时期,理学家延续了这一学术思辨活动.其中以唐鉴的<国朝学案小识>、刘廷诏的<理学宗传辨正>以及罗泽南的<姚江学辨>为主体.从此三者入手,可窥晚清理学学术思想中程朱陆王之辨之概况. 相似文献
46.
范仲淹是开创"宋学精神"的第一人,但其历史地位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的、恰当的评价.在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以后,王安石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向的过程.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砥砺士风、改革科举、兴办学校、认明经旨、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军事、经济等领域,而熙宁变法则转向为"以理财为方今先急".熙宁变法之所以引发朝臣的政见不同和党争,固然与儒家传统的义利之辨有关系,但宋代的政治现实也确实面临着士风、吏治与"理财"如何协调并进的问题.只有辩明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关系,指出熙宁变法转向的局限性,才能理解道学或理学是在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有学者对禅佛教与朱熹理一分殊的影响关系提出异议,使这个案头习见有了重新讨论的必要。通过对《朱子语类》中水月三喻的再解读,可以确认传统认识对于两者关系的事实判断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止于两者"有"关系,而对两者关系究竟"如何"又"为何"如此,并无深谈。为此,需解决华严水月的禅化与诗化、理一分殊的禅学因子以及理一分殊的华严、禅宗影响说等几个问题。禅佛水月以其诗学象征,承载着华严圆融辩证的禅理,融入朱熹理一分殊的思辨哲学中;水月之喻从宗教意象到诗学意象、到哲学意象的嬗变,弥补了旧儒学思辨哲学与形象思维的先天不足,使"盛极而衰"的禅学借理学之体得以新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存在而不可见的影响,此或可为佛教中国化的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48.
李文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
元初诗歌是同题集咏发展史上的最高峰,登上这一顶峰的无疑是月泉吟社,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创造了同题集咏的历史。元初同题集咏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历代同题集咏衍变的结果,是诗社规模急剧扩大后必然的选择,是伴随着理学背景下遗民群体第一次出现而造就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采用同题集咏的形式与元初遗民诗社活动多借用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密切关系。很好地发挥了“诗可以群”的功能,对后世诗社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9.
50.
论程、朱天理、人欲之辨的合理内核及其价值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朱的观念体系中,人的一切正常合理的生理欲求因符合天理而得到肯定,超过正常合理之度的欲求即为人欲,亦即私欲,必须加以摈除。因此,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对立实质是公与私、正与邪的对立,就形而上的层面言之,“存天理、灭人欲”是一个包含合理内核的命题。然而,在实践层面,程、朱将名教纲常等伦理要求视为天理的真实内容和永恒表现形式,从而使这一极富合理性的命题变成吃人、泯灭人性的工具。从道德到非道德、合理到不合理的这一价值嬗变,并非程、朱个人历史和思维的局限性使然,而是整个儒家理论体系固有缺陷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